常德:科技扶贫到太青
“山里的小猪仔能吹上空调,真有福!”11月29日,澧县太青乡石板村的养殖大户们乐呵呵地将最新科技产品“仔猪暖空调”装进猪舍。
入冬了,山里的昼夜温差大,多年来,养猪户们靠在猪舍生火增温,空气的不流通,导致生猪呼吸道疾病多发。市科技局、市编办给扶贫点送来的“新科技”给村民们开了眼界。
太青乡石板村地处澧县最西北端的太青山腹地,距县城近百公里,2005年,由石板和花竹两村合并建村。全村面积达14.4平方公里,地广户稀,村民1602人中有600余人外出务工,留守的老少、妇女以种植和养殖为生。田地大部分是靠天收的“天水田”,60公里村组公路无一处硬化,简易的土路只能走拖拉机,农资进不来,农产品出不去。村里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村民达900人,石板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市级扶贫点村。
为全力推进扶贫点村建设,2012年底,以市科技局为组长单位,市编办、市安监局、德山监狱、市国税局等单位为后盾单位的市委驻澧县太青乡石板村扶贫办点工作组进村。
8月6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应云冒着高温来到点村调研扶贫工作,指导抗旱救灾,拨专项经费扶持点村基础设施改造,表示年底来石板村看点村的变化,并走访慰问农户。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星担任局扶贫工作组组长,今年6次踏访点村。在有机茶种植基地上,他总结出工作组在点村的“三改三化”。
“三改”即改路、改水、改观念。改路方面,工作组共投资240万元,整修村内公路40公里,硬化村级主干道9公里。受益村民自愿集资38万元、采取自主管理、多退少补、投工投劳、专项补贴等方式,按照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标准先行构建路基,达到村级道路硬化标准,共同解决了行路难问题。改水方面,实施安饮工程、小水利工程建设。10月中旬动工修建集中安全供水畜水池,预计整个工程本月底完工,可解决1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整修烂泥冲水库,疏理、硬化沟渠1.3千米、投资5万元清淤扩容堰塘3口,铺设涵管15处,基本解决了全村农田灌溉排水问题。扶贫更要扶智,帮助村民“改观念”也是工作组的重点,通过走访座谈,带领养殖户外出考察,发动村民的创造性、主动性,加强村民民主监督,自力更生寻求发展。
在石板村不断发展的道路上,“科技扶贫”彰显了强大的力量。科技部门充分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采取“输血”与“造血”并举,积极探寻扶贫工作的新模式,在产业发展上力求做到“三化”,即生态化、规模化、合作化。
今年来,依托村种养大户王建华领办的澧县万古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平台,实施“猪-沼-茶”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推广,通过土地流转,新发展有机茶种植面积200亩。通过科技项目立项的形式,下拨科技经费30万元。由养殖户根据自身需要申请,每户可得到1000至5000元的“养殖周转金”,扶持全村23个农户发展养猪产业,户均年饲养母猪3头以上,出栏商品瘦肉猪40头以上,让村民看到了搞养殖的“钱途”。同时邀请科技特派员,通过专家集中讲课培训、上门技术指导、远程网络咨询等方式,解决技术难题。
“水泥路修好后,今年过年,儿子能把小车开到家门口了!”73岁的村民张昌球加入整修路基的队伍,“政策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好,咱老了都有精神。”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