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农科所:“籼改粳”试验示范取得进展
近日,从邵阳市农科所了解到, 11月初邵阳县九公桥镇农业站对该镇元塘村、塘洪村、锁石村三个村种植双晚粳稻产量验收结果显示:种植双晚粳稻平均亩产超过550公斤,比当地双晚平均亩产高出100-150公斤。粳稻种植良好的增产潜力已经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
籼稻改种粳稻即“籼改粳”是在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下,继“高改矮”、“常改杂”之后的水稻又一次重大生产技术变革。近20年来,中国每年人均籼稻消耗量已经从75㎏降到55㎏,而粳稻的消耗量则从17.5㎏增加到25㎏。国务院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粳稻的生产发展,2010年国务院就粳稻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出台了《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2011-2015)》。邵阳是水稻生产大市,但水稻生产应用几乎全部是籼稻。为给邵阳发展粳稻提供技术支撑,该市农科所自2008年以来,在湖南粳稻育种基本空白的情况下,从全国各地引进收集各类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63份,在新宁县、隆回县、邵阳县、新邵县、北塔区、大祥区6个试验点,按照湖南省区域试验实施方案对粳稻品种进行了双晚和一季种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同时于2012年-2013年在隆回县羊古坳乡、邵阳县九公桥镇、长阳铺镇开展粳稻的品种种植试验、示范,举办粳稻生产知识培训班30场次,培训农民4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
据各试验点结果表明:引进的粳稻品种在邵阳表现产量较高、生育期适宜性较好,可进一步进行试验示范。相对籼稻品种,粳稻品种虽然分蘖能力偏差、穗粒数较少,易感稻曲病,但具有结实率高、植株矮、抗倒伏能力强、落色好,耐寒性强等优点。邵阳市农科所开展“籼改粳”的品种改革和技术革新的试验示范工作,将对邵阳调整水稻种植结构,促进优质稻产业转型升级,稳定和巩固粮食发展开辟一条新路。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