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构建平台体系 建设创新岳阳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11-28 00:00 【字体: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一年来,岳阳市围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助推小康社会建设,着力构建三大创新平台体系,切实增强岳阳技术创新实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构建以产业为主导的科技园区平台体系

科技园区是高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的摇篮。继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湖南临港省级高新区后,今年围绕市域主导产业,相继推动了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湖南省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平江县和岳阳县省级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创建。

1、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立足“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先后组织编制《岳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争取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专家指导撰写专题汇报材料,争取省科技厅主要负责人到科技部作专题汇报,迅速启动湖南农大新农村研究院、中日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国际合作、亚热带湿地观测站副站、农村信息化示范平台等项目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申报视频答辩。10月份,科技部下发国科农〔2013573号文件,正式批准岳阳农业科技园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1月份,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就园区建设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有关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编制等各项建设相继铺开,为岳阳市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的引擎。

2、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既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对象,也是岳阳绿色化工园四大主导产业之一。组织云溪工业园,聚合巴陵石化等38家高分子材料制造企业,组建岳阳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并依托集群的原料资源、技术创新、产业基础等优势,成功申报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被确定为“湖南岳阳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集群”。按照集群发展规划,将实行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做长做强丙烯、碳四、芳烃、碳一产业链,做大做强己内酰胺、锂系聚合物、环氧树脂、环氧丙烷、合成橡胶等特色产品,形成特种橡胶和工程塑料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基地。预计到2018年,产业集群将实现产值1500亿元、税收100亿元。

3、推动创建临港国家高新区。创建临港国家高新区,是加快临港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下发了《创建岳阳临港国家高新区三年行动方案》。作为成员单位,一方面发挥职能优势,先后开展出外考察、挂职学习、驻点联络、工作交流等系列活动,争取上级科技部门的重视支持,借鉴外地国家高新区创建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围绕创建目标任务,支持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产业化,累计培育省级高新企业8家,组建技术创新平台3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30名,落实科技项目16个、经费1500万元,实现专利申请量460件、授权量356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00亿元、增加值220亿元,夯实了创建工作基础。

二、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平台是技术创新人才、项目、资金和信息集聚的载体。我们把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作为全市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探索形成了平台建设“三步曲”。

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所享受的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供了制度保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组建创新平台,最看重的就是对方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今年,市科技局组织企业开展高新企业申报专题培训,帮助企业争取项目资金、申请知识产权,新培育中创化工、钟鼎热工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认定天欣科技、中晟热能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0家,为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技术创新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2、组建各类创新平台。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312”工程建设任务,新组建创新平台12家,其中热工节能、有色金属高效变质细化材料等院士工作站2家,呼吸疾病、炎性肠病中医等重点实验室2个,铝合金压铸、南方水田机械、电磁感应化工装备、石油化工燃烧设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精细化工专业技术公共服务中心1个。目前,全市各类技术创新平台达到170家,397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市域主导产业的创新平台体系。依托这些平台,近5年累计引进“两院”院士12名,引进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工等高端人才560名,培育省级领军人才1名,带动培育了大批技术创新人才;承载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419个,为企业争取研发经费2.63亿元;攻克关键共性技术312项,175项成果被鉴定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省科技进步奖66项;实现专利申请量2637件、授权量1993件。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已成为企业整合科技人才、项目、资金的载体,特别是在全省率先组建的6家院士工作站,其合作模式已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普遍推广。

3、提高平台运行效益。年初,出台了《岳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流程》等系列制度,集中第三批市级产学研结合专项经费,对现有市级技术创新平台提质升级给予扶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检查,对市、县科技条件服务平台进行阶段性评估。通过实现常态化管理,一方面促进了各类平台的创新合作,今年累计实施关键技术攻关项目173个、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3个,其中分子筛封装材料应用技术院士工作站的“1500t/a双极膜电渗析制备HZHP分子筛工业示范装置”、绿色氧化催化工艺院士工作站的“环己烷氧化制备环己醇/酮”等技术相继完成中试,石油化工院士工作站的“钛硅分子筛催化氧化丙烯合成环氧丙烷”等技术初步实现产业化。另一方面,促进了市级技术创新平台的提质升级,巴陵炉窑被认定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海凌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电磁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认定为省级战略联盟,全市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分别达到2家、14家。

三、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支撑平台体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这一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从政府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今年,岳阳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强化四个方面的支持,推动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撑平台体系。

1、强化科技项目支持。市级财政科技投入总额达到1620万元。先后安排第六批自主创新引导基金项目,对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支持;安排第三批产学研结合专项,对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市级创新平台建设给予支持;安排年度一般项目和科技条件专项,对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和基层科技部门给予支持。通过实施三批项目支持,撬动企业科技创新投入20.6亿元,投入引导比达到了1127

2、强化优惠政策落实。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累计为全市133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费2.3亿元,引导企业完成科技投入44.5亿元。预计全市完成全社会研发投入55亿元,同比增长34.5%,占GDP比重达到2.3%

3、强化科技人才激励。安排科技奖励经费212万元,先后完成2012年市级科技奖励项目评审,评选出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5项;完成2013年市级科技奖励项目评审,初步评选突出贡献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2项。并探索设立院士工作站运行费、市级领军人才奖、市级创新团队奖,进一步促进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的引进和培养。

4、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专利申请、试点示范和知识产权保护,预计实现专利申请量1900件、授权量1400件,其中44项专利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发明专利;临湘市、经开区、中天农机分别被列为湖南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市)、试点园区、示范企业;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集中检查和整治行动2次,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2件,查处假冒专利案件245件,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数量位居全省第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构建平台体系 建设创新岳阳

9918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