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扩张
据岳阳市高新办负责人预计,2013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可达1800亿元、增加值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2%、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扩张,是岳阳科技工作彰显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局主要抓了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始终坚持把“争重视、抓共识”作为谋划高新技术产业工作的第一抓手,工作环境不断优化。先后争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促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岳阳的决定》、《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修订了《岳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自主创新引导基金专项和产学研结合创新专项,并将科技三项指标列入了民本岳阳综合考核和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与财政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市委书记、市长、主管副市长多次到科技部和科技厅汇报工作、对接项目,“科技创新在岳阳”系列报道在岳阳日报强势推出,全社会对科技工作的知晓度、关注度、支持度稳步提高。支持政策的不断强化、市领导的亲历亲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为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开展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二是始终坚持把“搭平台、聚要素”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资源有效整合。平台搭建上,先后组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学研战略联盟、园区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7个,其中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15个。这些平台累计争取国家和省项目到位资金4200万元;研发及引进重大项目46个,引进资金2.1亿元,落实银行贷款12.6亿元,争取风险投资2.3亿元,拥有国家级平台的正虹股份、省级平台的中科电气、凯美特气体等企业成功上市。尤其是2011年以来,在全省率先组建院士工作站,有12位院士进入6个工作站开展技术研发。目前,市科技局正在和市财政局研究院士及研究团队来岳工作经费的补贴办法,争取列入2014年财政支出专项。企业研发投入占到全社会研发投入的92%。人才引进上,依托主导产业和创新平台,引进以院士为支撑的科技领军人才3416人,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万余人。
三是始终坚持把“抓引导、促合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手段,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推进产学研之间的诚信、长期和紧密合作,全市200多家中小企业与7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引进高校科研成果236项,实施产学研结合省级重大专项4个、市级专项162个,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72项。不断强化自主创新引导,先后实施六批自主创新引导基金项目、三批产学研结合专项,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650万元,带动58家中小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70个,完成科技投入 36.2亿元,实现利税23.8亿元,投入引导比、投入利税比分别达1∶110和1∶75。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了2.5倍以上。全市近三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省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是始终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最大目标,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170家;拥有高新技术产品655种,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11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由2006年的167亿元、55亿元、19.2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507亿元、368亿元、139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超过了30%,产业规模跃居全省第二。产业素质明显提升,在精细化工、机械制造、有色和循环、电子和光伏等高新产业,集中部署了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确保优势产业得到优先发展,2012年四大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达到了29.4%、36.8%、34.5%、49.5%。园区聚集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平台、科技经费投入、科技项目实施数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分别占到全市的90%、80%、90%和8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攀升,为全市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在全省新型工业化考核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比等科技三项指标连年进入了先进行列。
五是始终坚持把“抓帮扶、促升级”作为队伍创先争优的主要途径,部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先后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帮助27家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全市高新技术企业CAD应用率达100%。实施“科技帮扶企业行动”,组织百名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一企一策”帮扶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累计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8.3亿元。实施“科技帮扶产业发展升级工程”,牵头抓好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升级帮扶工作,对10家重点企业给予了对口帮扶,机械制造产值年均增幅达到了38.9%。在全市民意测评、工作绩效评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民调活动中,市科技局排位均进入了前三名。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