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怀化市科技项目工作水平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科技创新,重在项目支撑,没有科技项目就没有科技创新,也无从推动科学发展。放眼全国、全省,各地都在下大力气引进、培育和包装项目,争项目、跑项目更是你追我赶、干劲实足。我市科技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水平差距较大。怀化科技发展的差距在项目、潜力在项目、希望也在项目。切实加强科技项目工作,不断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
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必须遵循“四个导向”原则。抓项目,首先要找项目、选项目,找准选好项目,是项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要找准选好项目,必须遵循“四个导向”原则,即政策导向、创新导向、产业导向和市场导向,所谓政策导向,就是我们所选的项目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环保政策;所谓创新导向,就是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所谓产业导向,就是科研开发项目必须紧扣党委、政府工作重心,服务主导产业,支撑引领发展;所谓市场导向,就是研究成果要有市场、要有效益。
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必须做好“四篇文章”。即“科”、“特”、“新”、“大”四篇文章。要突出一个“科”字,就是抓科技项目必须姓“科”,要有科技含量。科技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生产性项目和产业项目,更不同于基础设施项目,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突显科技的特性,要重点解决技术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新产品的研发,先进成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要在攻关、研发和推广这些环节上选择项目、凝炼项目。要体现一个“特”字,就是要抓特色项目,树立“一招鲜,吃遍天”的理念。项目如同商品,要得到关注和青睐,就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有了特色,就有了竞争优势。怀化要特别注重立足资源优势,挖掘培育特色项目,比如道地中药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色水果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等,这些资源具有鲜明的怀化特色,有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有影响,围绕优势资源,培育开发项目,才能体现特色,才会有竞争力,才有可能得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效支持。要追求一个“新”字,就是要抓高新技术项目,科技创新是科技工作的永恒追求,没有创新,科技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才能不断孕育新项目、好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有创新性和创新点,不能简单地“炒现饭、唱旧曲”,即便是推广应用项目,也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不断培育出新项目。同时,应当看到,高新技术项目不仅具有战略性、可持续性,而且因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具有核心竞争力,因此,抓高新技术项目,才会有高附加值、高回报,才可能更加有力地引领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要力争一个“大”字,就是要抓大项目,抓产业关联度大、集群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我们所理解的“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指作用大,比如说突破了某一项产业化关键技术,能够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指“块头”大,也就是说一个大项目由多个相关联的子课题集成,系统地解决整个产业链的若干个技术问题。大项目从何而来?就是要在党委、政府关心的主导产业中寻找大项目,在与高校、院所和大企业的合作中寻找大项目,在与工业园和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协作中寻找大项目。抓大项目,必须要有大气魄、大思维、大视野、大集成、大协作,只有抓大项目,才可能争取大支持,才会有大发展。
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必须抓好“四个环节”。即引进、挖掘、培育和整合四个环节。抓引进,突出解决高新项目储备问题,重点是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创新型人才的引进。通过技术转让、合作创新、共建平台和实体,实现高新技术项目引进目标;创新型人才具备高端项目开发能力,引进创新型人才,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引进了潜在的高新技术项目。市委、市政府去年出台了《怀化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一定要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抓挖掘,突出解决特色项目储备问题,重点是要在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上挖掘项目,解决从一个面上找项目问题。要认真分析本地资源优势,结合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积极主动服务,挖掘一批带发展方向性的项目。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是从事项目工作的人员要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掌握前沿动态,能敏锐地根据市场需求提出课题和项目。当前,怀化就是要围绕能源、材料、森工、食品、生物等五大基地建设来挖掘项目。抓培育,突出解决项目储备总量的问题,解决从一个点上培育项目问题,重点是指导企业根据科技部、省科技厅科技计划指南,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企业整理出一批科技项目,逐步完善项目申报条件,使企业不断获得科技计划的支撑,企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抓整合,突出解决大项目储备问题,重点是要进行同类项目整合,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子课题制,推进项目集成创新。
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必须把握“四关”。即项目论证关、项目包装关、项目运作关和项目管理关。把握项目论证关,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要组织多方专家,对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和论证,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可信,要有说服力。把握项目包装关,就是要根据项目申报的要求,对项目材料进行整理整合,使思路更清晰、重点更突出、目标更明确,项目申报工作的好坏,与项目材料包装的扎实程度有很大的关联,项目包装既讲方法,又讲技巧,需要一定综合素质的人共同去完成。目前,我省的专业咨询公司很多,可以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咨询公司合作。把握项目运作关,就是要在项目申报后,及时跟踪、汇报衔接,利用多种有效资源和手段,加强与领导、专家的沟通,多走动多对接,加深他们对项目的了解,积极争取立项支持。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千方百计、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言万语”的精神,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劲头。把握项目管理关,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了解项目实施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服务,积极为项目实施单位排扰解难,力争使项目早出成果,早出效益。
提升科技项目工作水平,必须做到“四有”。即要做到有领导、有队伍、有平台、有机制。有领导,就是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组织领导,市、县两级科技管理部门要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领导小组要建立工作制度,定期研究项目工作;要加强对项目的谋划和顶层设计,变被动等项目为主动出击找项目。有队伍,就是科技管理部门要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工作队伍,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队伍的条件保障和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同时,加强企业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企业科技项目联络员队伍,促进项目工作信息快速互通。有平台,就是要构建项目储备、对接的开放式数据平台,就是我们常说的项目库,项目库建设的前提是要深入基层,摸清家底,同时,项目库的入库项目要分门别类,项目是哪个领域、由谁承担、创新性和创新点在哪里、项目的发展前景如何、是否已经立项实施等情况,要使人一目了然。项目库应当是开放式的,要与企业、高校、院所和市直相关部门链接,形成项目申报、查阅的“绿色通道”。同时,要形成项目入库备选制度,凡是需要当年立项的项目,必需是入库项目,避免临时抱佛脚、应付式的项目申报。有机制,就是要有工作制度,一方面,对企业要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要重点联系,每个企业确定一名科技联络员,不定期给科技部门提供企业的发展战略、科技需求信息;科技部门要安排专人定期上门开展指导和服务,特别是要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和业务培训指导,要以优质的服务,融洽与企业的感情,增加他们对科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对市直单位、高校和院所要建立定期会商工作制度,实现工作信息互通,重大问题共商,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建立市、县两级科技部门项目工作沟通制度,特别是在当前省直管县体制下,更加要加强沟通配合,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工作规范,要把县(市、区)争项目的积极性与全市科技项目工作的整体性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此外,还要建立项目工作督查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