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容城满目新
2008年2月,科技部行文批准华容县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六年来,该县实验区建设以湿地资源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为主线,突出生态保护和打造宜居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对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经济发展提质加速。2012年,华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54亿元,比2007年增长231.8%;财政总收入6亿元,比2007年净增3.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4.1:38.2:27.7演进为2012年的23.66:49.91:26.43。一是主攻新型工业,推动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2006年3月,启动华容工业园建设,现已发展为省级工业集中区,纺织、食品、建材、医药卫材、电子电源、机械化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形成规模。2007年被授予“湖南省纺织基地县”称号;2008年3月,挂牌成立“岳阳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12月,湖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湖南省棉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做强现代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年,农业部授予华容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2012年1月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粮食生产蝉联全国先进县称号;棉纺产业获评为“中国棉纺织名城”;华容潘家大辣椒等8个产品获得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插旗菜业“插旗及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注册。三是壮大旅游产业,拉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建好了桃花山省级森林公园、烈士陵园、古华容道等旅游景点。2011年4月,“华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项目获批列入国家“十二五”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365元, 分别比2007年增长199.4%、202.8%。社会保障方面,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医疗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1.6%、100%。民政救助方面,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良好态势,万庾镇黄山村被评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医疗卫生方面,建立网络健全、布局合理、设施齐全、人才配套的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农村中医工作进入全国先进县行列。环境整治方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环保专项行动,现已创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3个、省级环境生态示范村20个。
三、基础建设日新月异。建设魅力县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县城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人口达15万,比2000年扩大和增加将近1倍;2012年11月,组建了田家湖生态新区。六年中,突出滨湖特色,建设亲水县城,累计投入20余亿元,相继启动沿河北路城市综合体、水乡街综合改造、状元湖湿地公园、华容河沿河风光带、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工程,硬化小街小巷9万平方米。打造枢纽交通。六年来,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完成了200多公里县乡道路建设,县城至乡镇和各乡镇之间主干线已全部硬化,以县城为中心的“3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岳常、岳宜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荆岳铁路建设全面启动。提升水利命脉。完成了华容河城市防洪工程、长江天字一号、洞庭湖堤护坡等10处整险工程和钱粮湖大垸、大通湖东垸围堤加固工程;县城长江引水成功挤入三峡后续工程项目,2013年4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
四、主题项目稳步实施。湿地资源保护和血吸虫病防控是华容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两大主题。加强湿地资源保护。该县小集成洪泛区是长江故道与长江新航道形成的一个自然封闭式包围圈,集雨面积24.5平方公里,另有长江故道天然水域10.1万亩。区内滩涂草地众多,湿地资源非常丰富,已列入《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坚持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湿地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特征逐渐凸现,现已发现维管束植物75科189属264种、陆生脊椎动物4纲46科98种、鱼类51种、昆虫采集标本100种,并被确定为省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加强血吸虫病防控。先后投资3500万元,完成了华容河、藕池河进螺涵闸技术改造工程12处,新造抑螺防病林10.5万亩。把血防工作与湖区环境治理有效结合,水利部门全面实施华容河血防治理工程、有螺区域涵闸改造工程和安全饮水工程;国土部门土地平整项目大大改变了疫区环境;畜牧部门积极兴建耕牛栏舍;卫生部门利用改厕项目控制传染源;教育部门为疫区中小学生常年开设了血防专业课程;农机部门“以机代牛”示范工程得到有效推进;政府牵头,全面开展疫区居民血吸虫病普查普治活动,全方位普及血防常识。到2012年底,全县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由2007年的2.3%降为0.55%,家畜感染率由2007年的2.9%降为0.88%,垸内外已连续两年没有查到感染性钉螺,长江和洞庭湖外洲钉螺密度也在大幅度下降。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口计生工作连续六年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教育工作大力推进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华容一中成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县职业中专被认定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00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之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平安华容”工程,全面推进社区联创和民情调查,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2009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殊荣。科技工作跨入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行列,“胜峰茶业科普示范基地”、“福香优质稻种植协会”等相继被评定为全国先进科普示范基地和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六、精神文明整体提升。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新建了华容影剧院广场、体育馆广场,完成了图书馆改造升级工程,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活动得到持续开展。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设有电视台1座,自办电视节目2套,广播“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民心,组织实施“划行归市”、“控违拆违”专项整治行动,实现了街洁、路畅、灯亮、人和、秩序井然。2011年,国家文明委授予华容县“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程中,华容县委、县政府始终突出把科技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是坚持科技优先,建立保障机制。将实验区建设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和科技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和科技局等20多个部门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实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健全了工作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县政府将科技专项经费投入作为财政预算安排的首要内容,六年中,县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32%-1.76%,科技发展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银信部门参与企业融资,多元化投入保证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日臻完善。二是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整体联动。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全面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兴办、公众参与的多体共建机制。特别是对于实验区建设重大示范项目,实行县级干部领衔领办、县直部门牵头承办、相关乡镇配合协办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现了通力协作和整体联动。三是壮大科技支撑,增强发展能力。六年来,通过多方努力,该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过程减量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村镇饮用水智能输送和净水设备研发》等2个项目先后列入国家863科技计划;《湖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风味芥菜超低盐快速发酵产业化开发》等一批项目先后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科技计划和国家富民强县科技计划范畴,大大加速了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进程。六年中,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累计申请国家专利465件,专利授权238件,奥本科技、赛隆药业、华昌纺织、恒兴建材等4家企业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