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3D打印并非万能 业界呼唤国家战略规划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6-08 00:00 【字体:

全国第一家3D打印体验馆落户西安,贵阳未来将形成3D打印机规模化生产基地,长沙高新区企业华曙高科制造出国内首台激光打印机……3D打印技术作为当前全球最受关注的新兴技术之一备受追捧。然而,业内人士也提醒,各界的重视加大了人们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但3D打印技术并不是万能的,盲目跟风不利于产业发展,应该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不能一哄而上。

3D打印产业兴起

何为3D打印?“只需经过电脑输入设计产品的3D数据,就能打印出设计者想要得到的任何外形的复杂零部件。小到水杯、首饰,大到汽车、飞机,只要突破材料的限制,消费者就可以打印任何想要的东西。”媒体这样描述3D打印的神奇之处。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为了让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并不准确。”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勃生介绍说,3D打印是指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一层又一层的多层打印方式,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可用于模具制造、工业设计建造模型,以及产品制造,形成直接的数字化制造。 

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长沙高新区,由全球激光分层制造专家许小曙博士2009年创建。去年8月,该公司制造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3D激光烧结机——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产品销往美国,成为全球3D打印技术的“标杆”之一。事实上,3D打印技术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诞生。即使在我国,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和武汉东湖早在华曙高科之前就进行了相关技术的研究。该技术之所以在近期受到各界关注,一方面源于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国家战略,并被赋予制造业回归的重任;另一方面则由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加快,从去年到今年迎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

有专家表示,随着3D打印技术在我国桌面级机器领域的逐渐成熟和应用,2013年民用市场有望迅速崛起。

国内形成3D打印产业链

正是看到了3D打印的巨大机遇,在许小曙成立华曙高科之后,一位美国激光烧结技术专家投资200万美元在潍坊高新区成立了赛迪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曾为世界知名的庞巴迪公司提供3D设计服务的古光宁,也于近期在贵阳高新区注册成立了贵州吉美客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3D打印机规模化生产……

陈勃生表示,传统的制造工艺是一种减材制造技术,先制作毛坯再去除多余的材料,而3D打印则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如果用“雕塑”来描述,传统的制造工艺相当于“雕”,3D打印则是“塑”。具体如何“塑”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多种技术,华曙高科在所有技术中处于高端、前段的位置,用其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仅能提供造型,甚至可以直接用于工业产品的生产。

据了解,华曙高科主攻选择性激光烧结(SLS)设备制造、材料生产和加工服务3项业务,继2012815日研制出国产选择性激光尼龙烧结设备并在长沙下线出口美国后,该公司还研发生产出用于激光打印的材料,打破了德国企业的独家垄断。如今,华曙高科每个月生产制造2-4台选择性激光烧结设备,生产材料3-4吨,年产值达到8000万元。

与华曙高科专注于上游设备和材料制造不同,潍坊赛迪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则将全部精力用于下游服务。据潍坊赛迪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以每台600万元的价格从德国购买了2台高端3D打印设备,旨在用一流的技术和质量服务环渤海经济圈的机械制造企业。

在国内某网站上,3D打印机的销售广告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最便宜的一台只需要3000元。而华曙高科生产的激光打印设备每台售价200万元,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7台。

3D打印技术并非万能

与模具制造等传统工艺相比,3D激光打印机制造的同类产品可减重65%、节材90%。有人认为,未来3D激光打印机有望成为无所不能的“万能制造机”。

对此,陈勃生持谨慎态度。“目前3D打印概念炒得比较热,但真正投入应用的并不多。”他说,2011年全球销售的激光烧结打印材料达1.5万吨,但在整个大中华区的销量只有2吨左右,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激光打印材料的用量只占全球1/7500。马国山也表示,潍坊高新区有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但目前这些机械制造企业尚未成为其主要客户。“这种打印技术还需要进一步被更多企业了解和熟悉。”他说。

陈勃生表示,各界对3D打印的关注,能够加快大众对3D打印的了解,让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关注这项技术对其所在领域的改变,进而接受并采用这项技术。但是,如果觉得3D打印是万能技术,是赚钱的天赐良机,让很多热钱涌进来,结果可能会损害3D打印产业的发展。

“实事求是地讲,3D打印技术不是万能的技术,也不是对传统产业的否定。”陈勃生说,3D打印技术可以在传统产业做不了的领域发挥作用,在传统产业批量不大、价格昂贵的部分,用这种技术可以降低成本。但如果是批量生产,传统技术仍具有优势。此外,在制造精度上,3D打印目前与传统的机械加工制造技术仍有差距,传统机械制造的精度可以达到微米级,而3D打印目前只能做到百微米级,而且差距很难迅速消失。

“我认为,发展3D打印应该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不能一哄而上。”陈勃生说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3D打印并非万能 业界呼唤国家战略规划

991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