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在短短20年间,湘潭高新区企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在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究其原因,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不二法门。2013年,园区将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孵化、科技企业加速,构建具有湘潭高新区特色的创新发展体系。
湘潭高新区企业湘电风能研制生产的国内首台5兆瓦海上风机,全球第二台大容量直驱型风电机组在“风车王国”荷兰成功并网发电;双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首创的高科技瓦斯专用管道“煤矿井下用聚乙烯覆层螺旋焊接波纹钢管”,解决了国内煤矿没有理想瓦斯管道的难题;崇德科技率研发国内自主核电用滑动轴承,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核电轴承和核主泵轴承生产许可的企业……从1992年成立至今,湘潭高新区在短短20年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
究其原因,科技创新成为园区发展的不二法门。
多举措促进企业创新
南新昕通用电气曾是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一家入孵企业,如今已“毕业”购地进入园区,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2万多平方米的新厂房。而在3年前,该企业还在为100万元贷款发愁。“企业能取得今天的发展,得益于湘潭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该企业总经理曾利民说。
据介绍,为鼓励园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湘潭高新区先后出台了《湘潭高新区优惠政策》、《湘潭高新区促进企业发展知识产权的专项奖励办法》等政策。“所有这些政策和规定,目的只有一个:鼓励企业创新。同时也让企业明白,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刘硕科说。
为了不断优化园区创新创业环境,湘潭高新区推出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保姆式”的“三全一保”服务模式,构建了“政务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中介服务、商务服务”五大创业服务体系。
特别是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方面,湘潭高新区一方面利用国家级平台加大对科技资金的申报力度,先后为园区企业申报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基金、科技支撑等项目,获得各类扶持资金近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多层次的专业金融服务为园区企业贷款、提供银行授信、担保等,为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吸引高端人才
在刘硕科看来,园区企业要实现创新发展,离不开创新人才。因此,湘潭高新区近年来下大力气吸引人才。
据介绍,为了引进高层次人才,湘潭高新区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了“项目+人才+资金”三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不仅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18所湖南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定期走访会商机制,还成立了高端人才和项目的“搜采器”,开发专家项目数据信息库,积极对接相关领域的专
与此同时,湘潭高新区出台了《湘潭国家高新区人才奖励办法》等9个政策文件以优惠政策聚集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落户园区。孵化基地为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人才公寓、人事代理等服务;进行了“十佳优秀企业家”、“科技领军人才”、“技能大师”、“技术能手”等评选,对高端人才进行奖励。
在湘潭高新区的扎实努力下,去年以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金湘亮、湘潭大学教授周大军等高端科技人才相继落户湘潭高新区,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和奥地利莱奥本大学硕士共同合作领衔组建标准件疲劳分析研究项目也成功落户。地处中部地区二三线、非省会城市的湘潭高新区,之所以能够引来众多创新创业人才,源于湘潭高新区对人才之渴望、对人才服务之深。
目前,湘潭高新区拥有科技领军人才12名,企业经营管理等高端人才6419人,园区从业人员研究生以上学历58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12560余人,科研人员占园区人员的1.8%。
创新成果涌现
湘潭高新区既对企业科技创新进行物质奖励,也积极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电机和矿山装备产业是湘潭高新区制造业的两大拳头,去年,电机产业集群科技服务平台和矿山装备产业集群服务平台得到完善,两大产业有了专属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湘潭高新区企业迅速将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发展势头喜人。2012年,园区获批国家授权专利340件,同比增长45%;完成PCT国际专利3件,实现零的突破;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6家,占湘潭市的40%;新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20个,占湘潭市的48%,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80余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3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88亿元。
湘潭高新区负责人表示,2013年,园区将重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项目孵化、科技企业加速,构建具有湘潭高新区特色的创新发展体系,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