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美丽岳阳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3-18 00:00 【字体:

 

(本报记者何建昆通讯员谢勇军)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岳阳市科技局局长谢春生,他用丰富的材料对岳阳市的科技创新成就做了详细介绍。岳阳市委市政府2006年就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创新型岳阳”,到2012年,全市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跃居湖南省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翻了12倍,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2.7%,综合经济实力步入全国地级市60强。

湖南省副省长、岳阳市市委书记黄兰香提出,推进科技进步的机制建设要四个“进一步”:一是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科技的理念,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三是科技人才要进一步用活。四是创新氛围要进一步浓厚。她还提出了三个“一切”:即让一切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创新型岳阳。

岳阳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产业兴旺的现代新型工业城市。以“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著称于世。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总人口548.34万。改革开放以来,岳阳先后被国家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被列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岳阳市市长盛荣华指出,岳阳市认真贯彻党的科学发展观,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出成绩。2012年全市GDP达到2210亿元,比2007年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过200亿元,比2007年年均增长30.5%。全市规模企业1460户,高新技术企业150家。正在以创新驱动发展、全力打造石化、食品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和造纸、电力能源、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建材、纺织、电子信息与光伏、再生资源八个百亿产业集群。

岳阳市市长盛荣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在中共岳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岳阳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四化两型”战略,积极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五市一极”建设和“四三六”工程,在加快富民强市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突出成绩。

盛荣华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未来五年是加快富民强市,建设美丽岳阳、幸福岳阳的关键时期,奋力开创岳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2017年,GDP要迈上40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迈上400亿元台阶,年均增长14%以上,建设宜业宜游宜居的美丽岳阳、幸福岳阳。

集成创新措施 打造千亿产业

据统计,在资金支持引导方面,岳阳市2012年省市新型工业化引导、技术创新引导、中小企业发展、企业上市扶持等政策性支持资金达17.6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累计新增上市企业5家,规模工业企业由811家发展到146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  

随着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千万吨练成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建成,石化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岳阳市首个千亿产业。按照“技术一流、品牌一流、规模一流”的标准,相继在生物医药、电子光伏、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国际国内500强企业37家,新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11个,完成投资658.8亿元。除石化产业外,食品加工产业可望在2015年达到1200亿元,成为岳阳市第二个千亿产业。

六年园区提质升级之路成绩显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被纳入国家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级,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被列为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云溪、平江工业园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现有11个工业园区中7个产值过百亿。目前,依托“两厂四园”组建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已经完成“1+5”规划体系,将成为湘北地区规模最大、门类最全、特色最为鲜明的专业园区。

创新驱动发展 促进产业升级

兼任岳阳市产学研结合工作组长的岳阳市长盛荣华提出:要加快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把短板补齐。岳阳相对于周边城市,高等院校少,科研院所也不多。那么,怎样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呢?他们的经验是什么呢?

“一个部门、一企一策、对口支持”成为该市推动产业升级的经典模式。在众多受惠企业中,湖南中创化工是典型的一例。企业2005年组建成立后,对口扶持单位从创新平台搭建、高新企业认定到关键技术攻关,为企业提供了全程跟踪服务,使其研发出的丁烯加成法一步合成乙酸仲丁酯生产技术,居国内首创、国际领先地位。目前,企业在岳阳、惠州等地建立三个分厂,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年创产值35亿元、税收1.5亿元,成为地方纳税明星企业。

“一个大型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岳阳六年完成国有企业改制96家,带动培育规模工业企业267家,形成了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电磁装备、生物医药等4个专业园区。原长岭炼油化工总厂重组改制后,迅速培育出从原厂分离出来的规模企业23家,依托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引进规模企业52家,形成一个以石油炼制、精细化工、化工机械、炼化催化剂为主体的专业化工园区。2012年,长岭化工园实现工业产值586亿元。

“一个优势产业催生一个集群”。电磁装备制造是岳阳的传统支柱产业,拥有电磁装备企业42家。2009年,市政府倡导组建市电磁装备产学研战略联盟,三年多来,科美达、大力神、岳磁高新等企业迅速壮大,产品门类逐渐向冶金、石化等关联产业漫延,国家磁力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岳阳,全市电磁装备年产值达到240亿元。目前,岳阳已组建产业联盟6个,联盟内规模企业达到659家,占到全市规模企业的半壁江山。

“一个科研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20115月,岳阳昌德化工牵手中国工程院,组建首家绿色催化氧化工艺院士工作站。一年多来,院士汪燮卿率领创新团队,成功攻克环已酮生产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后,将提高副产物回收率46%,减少生产投资50%,形成一个支撑已内酰胺生产的大型产业。六年来,该市累计组建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163家,促成387家企业与239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以院士为引领的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构建了覆盖市域主导产业的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一个科技项目带动整体发展”。2006年以来,该市累计实施技术攻关重点科技项目419项,攻克关键共性技术568项,带动了岳阳市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其中151项技术被认定为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省科技进步奖66项,其中《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全市实现专利申请量1657件、授权量1203件。

谋划新布局 开创新篇章

岳阳市兼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李为认为,2012年岳阳市科技工作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二是产学研用创新强力推进;三是自主创新引导得到了加强;四是科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李为说,2013年,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436”工程的整体部署,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即:凸显科技的经济功能,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强化创新的驱动功能,切实增强区域创新实力;提升部门的服务功能,着力打造特色工作品牌。

 岳阳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春生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2012年是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的一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150种,总数达到729种;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380亿元,同比增长30.3%。科技项目建设成效非常显著,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196个、经费5500.4万元。

同时,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个,攻克重大关键技术75项,1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年度科技进步奖励,8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创新成果位居全省市州第二。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到1520万元,六九零六“基于北斗的智能位置服务应用平台”和昌德化工“3Kt/a环己烷环境友好制备环己酮中试研究”被列为首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科技活动周、科技信息宣传、抗震设防监管等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谢春生说,2013年,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依靠岳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推进“四个整合、四个提升”为抓手,推动创新型岳阳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2013315科技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创新驱动发展 建设美丽岳阳

991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