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石门县乡野山林农牧科普基地“飞”出绿蛋蛋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12-31 00:00 【字体:
 

山沟沟里“飞”出绿蛋蛋!消息迅速扩散,引得石门县磨市镇黄龙岗村村民集体围观,这不是《哈利波特》里的玄幻版本,而是发生在磨市镇一家养殖场里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要从一个人说起……

退伍军人的山里梦想

陈华,现年40岁,曾在空军某部服役四年,1998年,陈华部队退役后,他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十多年的打工生涯,做过保安、生产主管、品质主管、资材主管等职务,熟悉ISO90012000品质管理及ISO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并取得相关证书。 

尝过外出漂泊的酸甜苦辣,2009年,他狠下心来,回到石门磨市黄龙岗村开始创业,在县科协、乡农技站的指引下,先后多次前往省科技示范户邢卫民创办的石门双佳农牧的三板、临澧养殖基地参观了人工、自动化养殖两种模式,并亲身体验养殖过程,学习养殖技术,尝试土法放养与科学圈养结合的生态放养模式养殖土鸡。他希望只用农村可再生资源作为主饲料,以空闲果园、山林、荒地作为放养场所,种植与养殖合理结合,以种供养,以养辅种,种植可提供充足的青饲料、杂粮,养殖可提供足够的肥料,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打造生态循环经济模式。然而,趟出这么一条路是何其之难?

打工仔的科学实践

通过反复考量,陈华把养殖基地选定在毛泽东儿媳邵华的故居地——磨市镇黄龙岗村。他把风格定位于生态养殖,充分利用农村可再生绿色农产品及空闲林地资源,降低成本、科学养殖。

2011年,陈华完成了黑山鸡养殖基地的相关基础建设,并进行了首批1000羽黑山鸡试养,就散养在自家门口的桔园里。“这家伙能吃,开始桔园里齐腰深的草,一个月功夫,草都吃光了!”陈华说。问题出来了,陈华发现,每天召唤山鸡回笼的时候,总有几只屁股上鲜血淋漓,甚至就此死去。他百思不得其解。通过观察他发现:桔园里已经没有可以啄食的草,山鸡就相互啄食。从此,陈华每天早上就上山割草,看着山鸡撒着欢儿扑过去,他打心眼儿高兴。由于山鸡是散养模式,又摄入了大量的叶绿素,一天,陈华惊奇的发现,山鸡下的蛋全部都泛着绿中带蓝的颜色,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很多外地人都前来争相购买。

通过实践,陈华掌握了生态放养的技术要点、总结了宝贵经验,规划也更具体明确。 20123月,挂牌注册了“乡野山林农牧科普基地”,重新承租山林放养场面积约200余亩,年产黑山鸡20000羽,20125月正式建立“石门县乡野山林农牧科普基地——第一家可视生态农业经营部”,并成功加入中国最大的“可视生态农业网”(视农网),实现网络销售,在养殖基地及直销门店安装了网络视频,为客户提供实况图像。

越走越宽的小康大道

2012年底,陈华的“乡野山林农牧基地”总面积达300余亩,单批黑山鸡产量5000,年出栏高端产品黑山鸡20000羽。黑山鸡、乌鸡、普通土鸡、小中鸡苗、绿壳土鸡蛋纷纷投放市场。

目前,陈华的发展目标更为明确:即将养殖与种植科学规划、完美结合、打活“可视农业”牌和生态养殖牌,同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乡亲们致富。“我想明年把这里再增加几栋鸡舍,进一步扩大养殖基地,增加鸡的活动量,鸡肉、鸡蛋也会更好吃……”。陈华憨厚的笑着说。

山沟沟里的绿蛋蛋,已经蹦出了磨市、蹦出了石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扶持“三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它将跳得更高,蹦得更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石门县乡野山林农牧科普基地“飞”出绿蛋蛋

99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