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运用林业科技成果 治理修复衡邵干旱走廊
近日,祁东县科技局负责人就运用林业科技成果治理、修复衡邵干旱走廊生态脆弱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区内群众经济效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及衡阳市科技局等上级领导汇报,争取国家科技项目支持。
湖南省衡阳、邵阳两市大部分土地位于独特的盆地之中,以致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很难越过东面衡山山脉以及南面五峰山山脉进入衡阳盆地,同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造成区域内雨水比周围地区少,故有“干旱走廊”之称。衡邵干旱走廊的旱情及紫色页岩地、石灰岩钙质地的土地贫瘠,是衡邵干旱走廊生态脆弱区形成的原因。
祁东县位于衡邵干旱走廊中心区,祁东县域镜内的洪桥、风石堰、白地市、黄土铺、白鹤、金桥等十九个乡镇有70万左右人口在雨水少的年份会出现饮水困难。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经过详细、反复调查试验,现已找到了适宜在这类贫瘠地种植的中秋酥脆枣、油桐、乌桕等经济林和黄荆条、白檵木等生态林以及白山叶草、马鞭草等,并采用先进实用技术等林业科技成果种植这些作物,可以有效治理、修复衡邵干旱走廊脆弱生态环境以及帮助农民致富。其中中秋酥脆枣是非常适宜在紫色页岩地、石灰岩钙质上生长的经济作物,在该县金桥、白鹤、双桥、蒋家桥等乡镇进行了示范应用,起到了修复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及帮助农民致富的良好作用。
中秋酥脆枣这一枣类新品种选育、繁育及其系列栽培技术,由祁东县新丰果业公司与中南林科大产学研模式联合研发出来的,具有耐肥、耐涝、耐旱、而瘠薄等优良特性。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