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金融服务组合拳为融资解渴
有人说,融资难,企业融资更难,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加难。在一片叫“难”声中,长沙高新区通过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多元化融资方式,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帮助中小企业冲破融资瓶颈。近年来,长沙高新区不断深化投融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大力开展银企合作,帮扶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企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为园区企业发展加油助力。
帮中小企业解决企业融资难
企业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存在外部金融环境的制约。从企业自身情况看,中小企业多规模小、盈利能力差、信用等级较低,抗风险能力也比较薄弱,在融资上确实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多实施“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的放贷策略,小企业不具备规模优势,贷款的管理成本较高,自然不会被银行青睐。
企业有需求,银行怕风险,政府就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完善相应制度规范等措施,为企业和银行提供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高新区一直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融资增添“羽翼”。
搭建各类平台助阵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来‘雪中送炭’。特别是在创建良好信贷机制,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更需政府部门来引导扶持。在政策引导方面,长沙高新区不仅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相关金融政策性文件,为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还专门成立了金融证券领导小组,下设金融证券工作办公室,全力推进园区企业上市融资,建设园区投融资体系,进行金融专业招商,汇集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
目前,长沙高新区以构建创新型科技园区为主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推进创新、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设立创新专项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型高科技项目的贷款贴息和创新奖励等;设立创新投资资金5000万元,专项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设立服务外包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服务外包及现代高端服务产业的发展,2000万重奖专项用于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和申请新三板挂牌。
为麓谷打造一流金融环境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定期组织金融部门召开经济运行分析季度例会、“政银企”洽谈会,不定期举办专题洽谈会、投融资对接会、推介会等,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有效激活金融市场,与各金融机构一道,着力打造麓谷科技新城一流金融生态环境。
为引导多层次金融资本进入科技产业,发挥政府对接搭台的能动效应,长沙高新区还与省科技厅联合成立了长沙高新区麓谷合作成长基金。该基金通过联合电子信息行业内轻资产、高科技的中小企业,通过政府搭桥,合作征信、中小企业抱团取暖,为基金内企业提供反担保服务,参与企业可以迅速获得其出资额5至10倍的银行贷款。
去年,长沙高新区获批科技部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园区现有投融资机构200多家以及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金规模近300亿元;今年3月,设立了1.5亿元的湖南麓谷高新天使基金,并成立了长沙银行、浦发银行和建设银行科技支行。
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长沙高新区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上市,如补助企业上市费用等。此外,还在企业股改、改制确认等材料申报上,特事特办,大大加快了企业上市的步伐。目前,长沙高新区上市企业达32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35%。在推动新三板工作方面,已完成内核的有13家企业, 53家已经和券商签订股改协议,该项工作推动的成效位列全国首位。
今年,长沙高新区将继续推动新三板工作,支持4家以上企业成功IPO;推动科技支行业务创新,积极推进股权投资,引进各类基金50亿元;完成10-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保险工作;启动园区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建设;继续发行第二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建设“汇金超市”、“旭金联盟”、“聚金沙龙”等,以加快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园区建设,推进企业融资“解渴”。
目前,长沙高新区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和金融机构的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金融出现了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喜人态势,园区经济金融健康快速发展,企业和个人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金融“洼地”效应已初步形成,麓谷这座“金融富矿”将吸引更多金凤凰筑巢扎根。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