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科技创新,湘江污染治理的“利器”
株洲清水塘工业区污染综合治理,关系湘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湘江流域的人民群众饮用水源安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件民生大事。近年来,株洲坚持“转方式、促两型”,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清水塘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全市共实施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科技项目近50个,实现经济效益达25亿元。
2011年,株洲抓住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列为湖南省政府和科技部第五次部省会商四大议题之一的机遇,启动了“十二五”国家863重点项目“铅锌清洁冶炼关键技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2011年6月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项目投入试运行,一期工程日处理废水能力达3万吨。
同时,株洲围绕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整合区域科教资源、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和系统集成,取得了显著成效。株洲的“区域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示范”、“清水塘工业区固体废物利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物减排关键技术示范”等项目分别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和省科技重大专项,获得资金支持近亿元。在重金属清洁冶炼减污方面,株冶集团承担了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 再创新研究成功的“搭配处理含锌废渣的直接浸锌清洁生产技术”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搭配处理锌冶炼废渣的清洁冶炼,实现铅锌冶炼万元产值年综合能耗同比下降了20%左右,搭配利用重金属废渣16万吨,并使铟、铜、铋等十多种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率由原来的73%提高到8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年新增利税上亿元,在节能减排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大幅度增效。在重金属废水处理方面,株洲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重金属冶炼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率先在株冶集团建成重金属冶炼废水生物制剂法直接处理与回用工程,废水处理后回用率由原来的42%提高到95%以上,废水中金属回收率99%以上,年减排并回用重金属废水400多万吨,向湘江水体减排锌等重金属近30吨。推广后可望从根本上阻断湘江水体重金属污染源。在重金属废渣减排与利用方面,株洲实施了“十一五”国家“863”重点项目“湘江流域冶炼重金属固体废物减排及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实施后,将突破系列关键技术并分别在湘江流域的清水塘工业区、郴州有色工业区、竹埠港工业区、锡矿山工矿区等地区建立5个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工程示范;并起到“以点带面、全面辐射”的作用。
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科技将持续发力。今后株洲将进一步落实《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和《全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以清水塘工业区综合整治为重点,全力实施45个治理项目;以“退二进三、产业升级、生态修复、综合治理”为基本原则,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产业转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突出科技攻关,重点实施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废渣综合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修复等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坚决控制重金属污染增量,消化重金属污染存量,将清水塘工业区打造成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技术攻关的最佳“实验田”。确保实现“一年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综合整治基本到位,形成示范效应,十年全面建成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的目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