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要在企业科技自主创新上向长株潭学习
作为长株潭3+5城市群的核心成员之一,如何学习借鉴长株潭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变被动辐射为主动对接,共谋区域合作发展。
考察中,激情四溢的湘江两岸,一个个“资深”企业焕发着蓬勃的活力。企业兴,则经济兴。在伟人故里湘潭的湘电集团,车间内忙碌的生产景象,崭新的机电产品,良好的销售形势,让考察团现场感受到企业发展的喜人势头。湘电研制开发我国第一台(套)重大新产品1100多项,其中100多项重大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被誉为中国电工产品的摇篮。“为湘电‘十一五’电机、矿山运输装备等六大产业体系建设感到骄傲,祝愿‘十二五’的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城市轻轨三大产业梦想早日实现。”黄兰香详细了解风力发电领域的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情况,与企业负责人探讨如何发挥技术优势,深化两地产业合作,共同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产业支撑。
“火车头精神”是株洲人精神风貌的高度浓缩,也凸显了株洲的区位优势、地域特色、标志产业。走进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深入研发、生产、装配一线,感受到科技攻关、自主创新造就企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创于1959年的南车株洲所注重科技创新,形成了三大产业板块、三家上市公司、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两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两家外资合资公司。而南车株机从1958年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干线电力机车后,已累计生产各型电力机车近5000台,产品还覆盖城轨车辆、城际动车组等。踏上南车株机生产的中低速磁列车,黄兰香、盛荣华一行查看车内设施,体验车座舒适度,赞许南车株机立足一流技术研发,发扬“火车头”精神,不断创造骄人成绩。
“长沙像高速行驶的列车,在发展的快车道上疾驰。”这是考察团参观省会长沙后的共同感受。三一重工,业界名声鼎盛,它的发展同样依赖于创新研发。三一是建国以来湖南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省第一,企业销售收入近5年内翻了五番。高大宽敞的厂房,喷泉和绿树令人眼前一亮。电脑自动化管理生产线上,工人们正细心组装各种大型工程机械。几百米长的生产线,一件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等待下线。考察团连连称赞三一生产管理现代化程度很高,不愧是“中国顶尖企业”。几天前,三一成功收购有“大象”之称的德国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黄兰香、盛荣华向企业负责人表示祝贺。远大科技每年卖出的非电空调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近三千员工每年种了8万棵树,而近年来远大积极致力于可持续建筑的抗震研发建设。观看宣传片后,考察团对远大不断创新技术和产品,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作出的贡献表示敬意。“科技改变世界!”湖南红太阳光电拥有光伏全系列生产能力,努力实现营销海内外并拓的战略。
科技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参观中,考察团深有同感: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黄兰香不时提到,既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归根结底是不能因循守旧,要不断创新,融入科技化、信息化,这才是“两型”建设的要义。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