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把握三个坚持 助推转型升级
今年来,石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70亿元,同比增长55.7%。工业经济在高速发展,但也要看到,70亿元产值中,建材、化工、食品等资源性产业产值达到59.8亿元,占全部产值的比重达到85.4%,在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十字路口,要把握“三个坚持”,推进县域工业经济优化升级。
1.坚持科技投入,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石门县资源优势明显,硅砂、煤炭、石膏、磷矿等储量丰富,但目前仅仅局限于采掘,虽然石膏、磷矿等少数矿产品进行了加工,也仅仅是极简单的初加工。所以,要采用行政和市场双重调节手段,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如利用石膏加工细度高的石膏粉、纸面石膏板等;利用磷矿石开发精细磷化工产品;利用硅砂加工日用玻璃、保温容器、电子元件、人造水钻等,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只有打破原有的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寻找增值空间,才能实现产业价值的最大化。二是依托人才战略抢占制高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加强以企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三是依托研发投入提高竞争力。要以特水、双佳、盛节节高、二化等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同时,企业的研发不仅仅看研发投入比,更重要的是看研发的结果,是否推出了新产品新技术并加以应用。要引导其他规模工业企业大力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升综合竞争力。
2.坚持选择发展,逐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一是要把两高企业拒之门外。近年来,石门县引进了一批产值大、税收高的大项目,但同时也是省级监控高能耗的行业,如华电、大唐、海螺等,所以,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招商引资和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工作,还要更加注重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要注意甄别所引进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要制定一定的标准,禁止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进入,缓解日渐紧张的能耗形势。二是要把落后产能加速淘汰。通过实施差别电价、准入门槛等综合措施,严格环境执法以及“等量淘汰”、“扶优汰劣”实施财政资金支持等措施,紧压磷矿、石膏、硅砂等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加快淘汰进程。三是要把新兴产业加以培育。以园区为平台,围绕生物、新材料、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建立新兴产业项目库,在政策、资金、资源要素等方面予以倾斜,集聚各种要素强力推进,根本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抢占新一轮经济竞争制高点。
3.坚持高端拓展,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从石门县目前的规模工业企业来看,一是要从空间上拓展。继续采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示范带动、平台支持等措施,指导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拓展,如引导宝川连杆、协力电子等机电行业企业大力应用数字控制技术;引导硅砂、石膏等产业应用信息交互技术。二是从产业上拓展。重点是用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并加快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政府政务信息、公共管理服务、社区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仓储管理等新型业态,向流通、服务领域延伸,拓展产业的增值能力。三是从技术层次上拓展。推行以无纸化为标志的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经营管理业务集成应用技术,强化系统运行的整体集成性、数据共享与一致性,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的再造,带动企业管理全方位的革命和创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