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成临湘市发展的第一引擎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临湘市把技术改造产业升级作为新一轮工业发展的突破口,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抓手。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优惠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技改项目。今年来,该市向上申报的节能减排、科技计划、产业升级等45个技术改造项目全部进入了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库,其中,东祥油脂混合脂肪分离技术改造项目,十三村产业扩展项目已进入“省小巨人计划”,十三村扩改项目经省经信委批准并已报国家工信部批准进入了“国家小巨人计划”。华昌非金属矿钾长石粉项目,临湘福利化工厂脱硫项目,兴瑞化工厂橡胶助剂扩改项目进入省“创业计划”。
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该市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力促项目早生效益。在资金上积极给予支持,市政府财政安排8000万元,贴息金300万元支持企业进行技改,协调银行金融部门为全市的技改项目融资2.6亿元。同时,该市成立了产业升级帮扶领导小组,在工业局设立了办公室,抽调3名干部专门负责项目的跟踪考核工作,在全市抽调45名懂业务、会管理的副科级干部蹲点企业现场协调服务。市四大家领导和30名市级领导分别挂点重大技改项目,市直部门单位都对接重点服务的技改项目,为技改项目排忧解难和服务。为确保项目及早建成,实行项目责任制,市直单位的“一把手”分别任服务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推行“项目挂号销号制度”即对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对影响项目进度的不利因素进行登记“挂号”,由责任人和相关部门列出解决处理的限时表,逐项逐个解决后再行销号。对项目的建设情况逐月进行通报,按季进行考核。
强有力的措施和优质的服务,推动了该市45个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优化,全面提升了工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兆邦陶瓷通过投入2000万元对烧制炉及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后,大大降低了粉尘浓度;鲁湘酒精投入 1000万新上500WK机组沼气发电装置;特别是淘汰4家落后产能企业净化了环境,产生了效益。4家被淘汰的企业就有两家水泥行业,关停了8.8万吨立窑两座,淘汰落后产能20.9万吨,这一技改举措保证了高新企业海螺水泥的“弹药”供给。海螺水泥项目自投产后,使用旋窑生产,每年生产量达222万吨。该厂还利用窑尾余热新上发电装置,年可节约标煤2.146万吨,直接产生经济效益3400万元。在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该市有7家濒于倒闭企业起死回生。
截止9月中旬,该市投入近10亿元的45个工业技改项目,已结出了“欣喜之果”,“产”出了27个新产品,“酿”出了6000万元税收,占全市工业新增税收的85%以上。仅技改项目在上半年就新增工业产值18亿元,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幅高达42.9%。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