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丽:让南山绿色常在
迎难而上 巾帼不让须眉
由于畜牧业的蓬勃发展,南山牧场用草负担日益加重,牧草产量、高度和盖度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在2007年草原资源评估时,南山牧场有40%的牧区出现草山重度退化,如不及时遏制退化形势,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南山的畜牧业与旅游业都将面临危机。
2008年初,汤艳丽从市畜牧水产局赴任南山牧场副场长。作为一名专攻草原专业的女性科技干部,她为南山带去了新的希望。
“初入高寒牧区,有人担心我吃不了苦,做不了事,但南山牧场急需草原专业人才,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没有多想,就扎入了草山改良的科研工作中。”汤艳丽说。
到任不久,在一次牧区考察时汤艳丽发现,随着奶牛数量的增加,牧民对草山利用过度,出现了人为的超载过牧现象,牧草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草山退化加快。于是,她立即着手南山牧场的草畜平衡计划,提出“山上养奶牛,山下建饲草基地”的构想。随后,她编写了《皇竹草栽培技术》和《皇竹草青贮技术》,带领一班技术人员在县城建立饲草基地,选育和大量栽培高产优质皇竹草,有效缓解了草料不足的问题,减轻了草场放牧压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
科技兴草 持续绿色价值
汤艳丽凭着敏锐的科技嗅觉和深厚的业务知识,一边进行优质牧草的引种筛选,一边积极投身南山牧场草原科技项目的实施工作。为了摆脱牧区草系老化、产能低的困境,汤艳丽带领科研组成员先后试验了12个苜蓿品种,最终选育出适合高山台地种植的抗寒优质高产有“牧草之王”称谓的紫花苜蓿。在“项目兴场”的战略工作中,汤艳丽主持实施了南山牧场草原改良科技项目,其中,对一些失去营养层的草原沙化、退化地段,开创草山清创回填再造新技术,找到了人工再造植被的科学方法,促进了草原生态功能的较快恢复,让南山草原重获绿色新生。2010年,该项目成功荣获邵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弥补了近十年来南山牧场无科研成果获奖的空白。
在此之后,汤艳丽又主持开展了“生命素”引进与示范推广项目,使用新型高效肥料加快牧草的生长,提高草原生产能力。正是这一系列科技项目和核心技术的组装配套,为南山草原注入了新活力。改良牧区植被覆盖率比三年前提高18.7%,牧草高度提高
者手记: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作为站在科研第一线的女性工作者,汤艳丽心系科技事业痴情不改,义无反顾地扎根高寒牧区潜心科研。她的确是一颗绿色的种子,为南山带去了绿色与新生。
(邵阳日报 记者:龙萧 通讯员:黄石林 张珍鹏)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