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科技特派员 红了楠竹产业链
临湘市楠竹综合开发科技特派员产业链项目,是由省科技厅2010年10月立项,项目承担单位为临湘市楠竹栽培技术协会。该协会成立于2007年4月,由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知名楠竹专家胡火生担任会长,由6名科技特派员牵头,现有会员306名。一年多来,协会会员创建示范基地12个,联系竹农1500多户,举办不同规模的楠竹栽培技术培训班25期,对会员和竹农进行技术培训5000多人次,发放楠竹栽培实用技术资料42000多份,发布技术信息500多条。同时,协助星晨竹业有限公司、
一是依托技术协会,扩大辐射效应。楠竹栽培技术协会会长胡火生所著《楠竹资源开发和栽培技术要点》,2009年3月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为了迅速帮助竹农掌握楠竹栽培技术,他先后在全市15个乡镇开展技术讲课50多次,免费赠送科普书籍2000多册,印发技术资料10000多份。与此同时,他还兴办楠竹示范基地2个2360亩,指导全市楠竹基地116个。由于楠竹栽培技术协会的示范与推广,全市涌现出了以羊楼司、坦渡、定湖、五里等乡镇为代表的重要楠竹生产基地,楠竹已成为该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临湘市楠竹栽培技术协会更是喜获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
二是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科技特派员李乐阳自2007年来,在鸿鹤岭林场领办了面积近千亩的楠竹低改示范基地,基地采取清山除杂、深挖垦复、合理施肥、科学采伐等进行低产改造,培育笋材两用竹,使该基地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翻番,低改后增产一倍多,基地亩均增加立竹52株,亩平年增产值580元,为推进楠竹产业发展发挥了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乡土人才余复兴在坦渡乡头龙建立了400亩楠竹勾梢基地,通过勾梢技术的合理利用,使楠竹增产60%以上。
三是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努力实现互利双赢。岳阳市驻临湘科技特派员、楠竹栽培技术协会高级顾问易少满自2007年以来,每年向星晨竹业公司注入资金5万多元,同时以自身的技术作价入股,和科技特派员沈希文共同开发的“星晨”牌逍遥椅等10多个竹器新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公司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径围1尺的原竹由原来的12元∕根经过加工升值到80-90元∕根,竹农也从中得到了实惠,
四是组建科技专家服务团,拓宽科技服务渠道。临湘市科技局从科技特派员中选出10名专家,组成科技专家服务团(其中有3名是楠竹专家),利用星火科技“12396”这个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近两年共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服务1.5万人次。协会专家和技术骨干先后应邀到湖北隋州、赤壁和我省常德、岳阳县等地指导建楠竹基地10多个,发展楠竹2000多亩。
近两年,在科技特派员的示范和推动下,该市市委、市政府也特别重视楠竹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发展楠竹产业,建设竹业强市” 的决定,成立了楠竹生产领导工作小组,由市委组织部长、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组长李伍华担任组长。李伍华部长对楠竹综合开发科技特派员产业链项目进行了专门的视察,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楠竹面积将达到100万亩,实现“人平两亩竹”的目标。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