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经济开发区靠科技促经济转型升级
强调项目质量,变“招商”为“选商”;调整产业布局,变“散装”为“集装”;大力培育高新产业,变“制造”为“创造”。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靠科技促经济转型升级。4月中旬,2个投资达1.65亿元的高科技项目成功落户开发区。今年1至4月,该区新引进项目14个,投资达13.2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一季度,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5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8%和41.8%。
岳阳经开区依靠科技进步,用科技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严禁“两高一资”项目(高污染、高耗能、资源型)和工业用地亩平税收低于12万元的项目入区。对通过相关部门和专家会审、筛选的招商企业,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零距离服务”。从山东引进的40万套桑乐太阳能项目,从开工到生产,仅花了180天。 围绕先进制造、光伏电子、生物医药等5大主导产业,该区对几个二、三产业园区重新定位,突出专业化、特色化。强力推动了中科电气在创业板的成功上市;与桑乐太阳能相关的支架厂、毛坯厂、真空管厂和包装厂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今年一季度,中科电气等5家企业入库税收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达到了8200多万元。在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已投入5000万元扶持高新企业;帮区内26个高新技术项目争取上级科技扶持资金812万元;为15家高新企业争取贷款7500万元。目前有“道道全”等20家企业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产品”,筑盛阀门、大陆激光灯10家企业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者。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