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15年改造中低产田153万亩
1995年以来,常德市共改造中低产田153.81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121个,年争取财政资金总额从1995年的915万元扩大到2009年的13313.5万元,增加了14.5倍。
常德市作为农业大市,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较重,全市共需改造645.9万亩。15年来,为了整合资金,最大限度地通过改造造福农民,该市采取以项目区的开发为主,重点解决农田灌溉、排水与大型农机能开下田等问题,让改造后的耕地能旱涝保收。大力改造中低产田,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促进了生产发展。石门县白云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以往由于地势高,缺水严重,通过对项目区水源工程的开发利用,万余亩靠天收的旱地成为良田,水稻产量也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在进行土地治理项目时,该市从有利生产、方便村民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设计机耕道、机耕桥、人行桥等,使项目区形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的新格局。
加大农业优良品种与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也是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内容。该市采取举办培训班、专家现场授课等方式,目前,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优质品种普及率达95%。澧县雷公塔镇项目区实施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使2000多名农民得到培训,项目区水稻单产每亩增产45公斤,同时通过安装杀虫灯等,使每亩水稻节省开支近50元。仅2008年,通过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全市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9.23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76万亩,新增农机总动力200千瓦,增加优质粮食种植面积3.34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通过土地综合治理后比以往年增粮食生产能力1166.7万公斤,新增棉花生产能力24.68万公斤,新增油料生产能力43.39万公斤,新增糖料生产能力45万公斤,项目区农民增收5087万元。同时,通过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解决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业综合开发向更深层次延伸。据悉,目前,该市正在积极谋划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的步伐,以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