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花红十三村
在省科技厅等5部门下发《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见》后,由湖南农业大学派出的食品科技服务小分队于5月初正式进入了坐落在临湘市的湖南省十三村食品有限公司,以资深专家谭兴和教授领衔组织了“发酵型颗粒状即食豆瓣酱周年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攻关。半年多时间过去了,为了解项目进展情况,10月23日,我们迎着灿烂的阳光与凉爽的秋风来到十三村生产基地——羊楼司镇。十三村负责科研生产的姚总和谭教授一行接待了我们。
说起十三村,那醒目“千军易得,一‘酱’难求”的广告牌尤使人难忘——其生产的十三村酱菜系列产品,以湖南为消费中心,现已成了广州、深圳、南昌、上海、武汉、郑州、台湾、香港等大中城市的抢手货。今年1-9月已完成产值4500万元,缴纳税收120万元。预计全年可完成产值5500万元,税收160万元,同比的增加值均达80%以上。更为可喜的是,公司新近在羊楼司镇购进了35亩厂区,新增投资500多万元,更大的腾飞就在眼前。十三村决策人的魄力来源于哪里呢?是科技科研为他们壮了胆、鼓了劲、定了盘!
半年多的时间,谭教授带领他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公司调研、培训、指导,工作了40多个工作日;在大学的试验室工作了150多个工作日,有4名正副教授,10多个研究生投入了研究行列,一项项关键技术随之突破:现在,粥状的豆瓣酱已成颗粒状,整形率由22%提高到了85%,比预期值还高了5个百分点。产品的亚硝酸盐含量由18PPM(国家规定一般食品低于30PPM)降到了小于4PPM,达到了无公害食品的要求。年生产时间由4个月延长到了9个月。口感及其它技术指标也有明显改善,已有一个“猛辣型豆瓣酱”新产品推向市场。公司产品不但实现了由调味品向餐桌食品、即食休闲食品的过渡,而且柜架期由14天上升到了6个月,产品返回率几近于零。新产品打入黄花机场,成为了飞机乘客的旅行食品。公司的八味豆豉、乡里豆瓣酱、红油榨菜丝、精制剁辣椒、香辣腐乳、五香酱干、豆豉鱼仔、腊八豆鸭丁、芝麻麦酱、香辣萝卜条等10 多个产品,在全省超市销量已排名第6。
按照为公司培养3~5名技术骨干,100名熟练技术工人的要求,科技服务小分队已在公司举办了5期培训班,每次培训50~60人。据谭教授介绍,项目完成后,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以上。公司老姚告诉我们,公司已在临湘市黄盖湖镇建立了5000亩生产基地,确保了从源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新招收了100多名返乡农民工。注重科技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究开发,为企业突飞猛进、实现科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鲜艳的科技之花,必然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为民生、为稳定、为增长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