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湘潭市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发展
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在推进经济转型、建设“两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湘潭市科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技支撑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重大举措,加大重点科技项目建设力度,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逆势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221.35亿元,同比增长32.70%,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2.6%;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60.13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68%。
今年是湘潭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年。市科技局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等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需求,凝炼出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了10个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引导企业投入研发经费1.42亿元,投入引导比为1:41 ,项目承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48亿元,上缴税金2.45亿元。同时,按照“纵向配套、横向联动”的原则,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共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争取资金2098万元,其中2兆瓦以上低风速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制列入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蓄电池式电机车等19个项目列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争取资金1100多万元;优质宽厚板的研发及产业化、安全高效节能矿山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继续列入省科技一把手工程;煤矿液压驱动架空乘人装置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等4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主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在科技科项目带动下,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针对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需求,湘潭市科技局继续深化实施节能减排“1126”科技工程,重点围绕冶金、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领域和湘乡老工业基地、竹埠港工业区等重点区域,强化科技对节能减排的支撑作用,组织包装了一批重点项目上报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如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设备研发与示范申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湘乡工业区钢铝冶金主要辅助原料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成为该市第二个省节能减排科技重大专项。对已立项的项目,加强督促检查,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竹埠港工业区减排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重金属有机复杂废水治理及循环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锰矿脱硫与资源化利用及锰渣及其它固废无害化处理与烧结制砖技术三个子课题均已完成对基础数据的调研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相继进入中试阶段;湘钢污水综合处理及回用技术项目已建设第二期工程,工业废水综合回用率提高到95%,吨钢水耗同比降低15%,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为了更有效地整合科技资源,湘潭市科技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精神,设立了产学研结合专项引导资金和省市自然科学联合基金,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科技资源投入到湘潭经济建设主战场,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服务。从5月开始,市科技局牵头从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织100名科技人员,成立了20个科技服务小分队,以中小型企业为重点,深入企业、基层进行对口扶持,帮助攻克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开发和科技创业,受到企业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该局组织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大、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到企业和农村考察,对合作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就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开展联合攻关,促进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组织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的同时,湘潭市科技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动员全局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一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今年以来,该局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返乡农民工,举办各类科技政策和实用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600多人次,组织20家企业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