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科技局这样过“紧日子”
党政机关“紧日子”咋过?株洲市委政府已推出系列举措。株洲市科技局严格执行,创新管理,成为该市厉行节约的典型之一。
数年前,一系列以规范机关财务管理为初衷的规章制度在市科技局推行。经过不断完善,如今已形成以机关经费包干为核心、费用定期公示等操作性较强的系列细则。
公务用车 登表计费
该局为每台公务车核定油耗标准,进行定额管理;每季度公布油耗情况,年底按照“节约有奖,超支受罚”的原则实行奖罚。在该局《车辆管理补充规定》上,一些不多见的用车条款引起市财政局、市纪委相关人士的好奇。
“定额油耗还只是粗略的规范方式。局里的每台车都配有一本‘行车登记表’,任何人乘车外出,都要在表上注明:出行日期、目的地、里程数、路桥费及乘车人。经过规范,我局的车辆使用费在全市来讲应是最低的。”市科技局李建荣副局长介绍,所有领导干部用车均“登表计费”,费用按实际里程数,每月从科室的包干经费中扣除。无论局长、书记还是一般领导,谁超标谁就得自掏腰包。
市科技局于2005年开始实行“公车货币化”改革,将公车使用历程折成货币进行核算。2006年,一年压缩了近20%的行车里程数,此后里程数逐年下降。用车规范后,维修费、违章次数随之大幅下降。
李建荣表示,车改不仅降低了行政成本,也从根本上遏制了公车私用现象。
经费包干 全员理财
公车使用能够量化成货币形式,与局机关的经费包干分不开。2004年,该局以机关经费包干为核心,倡导厉行节约,并形成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能包干的全部包干,建章立制很重要。”局长晏首先主持制定了 《科技局机关经费包干使用管理办法》,对办公费、业务费、差旅费、车辆使用费、招待费和其他费用等6项费用实行规范管理。这6项费用在前3年平均数的基础上压缩20%,再按照科室人数,分配到各科室,成为包干经费。
实行经费包干后,该局干部开始自发地学习理财。以前到省厅办事,来回一趟油费、路桥费至少要100多元;实行经费包干后,大家或拼车或选择乘火车前往。
公用经费 年初申报
至于公用经费,该局实行年初预先申报,每半年公示一次使用情况。
“出差经费容易控制。但招待外来办事、考察调研人员的费用,开支怎么都压不下来。”机关经费包干实行不久,局财务人员发现了压缩公务经费的最大难点。兄弟单位前来考察学习,吃饭住宿不能太寒碜;作为礼尚往来,有时还要回访,这又是一笔大开销。
2005年,该局完善政策,将招待费按客人的级别,分别归入公用经费或包干费用。上级领导的接待费用,统一在局公用经费中列支;接待其他来访人员,则由对口业务科室包干经费负责。
“我们科招待客人,已经好几年没上过白酒了。”该局一干部有些不好意思地介绍。
2005年,尽管物价上涨迅速,但该局的招待费比上年下降了四分之一,差旅费也下降三分之一。(转载于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