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科技局精心谋划精细化工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基于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全球精细化工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目前,我国精细化工发展迅速,门类已达25个,品种达3万多种,精细化学品生产能力近1350万吨/年,年总产量近970万吨,总产值160亿美元,约占全球精细化工总业务的17%。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岳阳精细化工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岳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2006年,全市精细化工产业产值136.5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927.28亿元)的15%,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炼油化工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产业体系比较完善;锂系聚合物、环氧有机氯、己内酰胺和环己酮、炼油催化剂等产品在国内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量,规模优势明显;新上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后,可利用资源更加丰富;多年的科研投入和产品创新,积淀了丰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研、开发、建设、生产和经营管理经验。近两年来,岳阳市科技局根据精细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在组织化工产业调研、培育发展环境、推进科技进步、强化厂地协作和招商引智引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依托长岭科技开发公司和湖南理工学院组建了湖南化工催化工程技术中心,新建了2个精细化工园区------云溪精细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临湘农化工业园,市委市政府领导协助长岭公司、巴陵分公司争取了中石化的一批大项目,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为了使岳阳精细化工产业的资源优势、技术和人才优势、品牌优势、区位交通和航运物流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以市科技局组织的精细化工调研形成的建议意见,拟从四个方面努力,大手笔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大发展。
一是科学调整产业布局。规划以现有化工厂区和基地为节点形成我市沿江西南→东北走向,连接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厂区→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云溪工业园→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厂区→湖南化工农药产业基地的宽10公里长40公里的沿江精细化工产业带。配合老城改造、新城扩建及企业体制改革,实施厂区退二进三(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企业出城进园战略,将位于市区及周边的化工企业转移到精细化工基地及园区,实现规模和技术的提升,改善市区环境。同时,鼓励其它县(市)区内化工项目和企业向沿江精细化工产业带聚集、转移,实现基地化、集群化发展。把云溪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成我市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主战场。
二是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整体推进云溪工业园水、电、路、通讯、物料管线以及标准化厂房、生活服务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利用大厂的公用资源,尤其是工业用燃料、气体等,按照市场机制,实现就地接用,按标准付费。基地公用工程建设以公用工程岛形式进行合理布局,满足各类精细化工装置、企业的需求。加快荆岳长江公路大桥、随岳高速和岳常高速公路云溪段及其联接线建设。加快城陵矶港区、松杨湖集装箱码头区建设。高标准建好园区高效环保体系,实现分散收集,集中处理,统一排放,实时监测。做好精细化工基地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规划。初步形成园区环境保护检测监控网络和预警机制。做好驻区大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各型企业的科技资源整合这篇文章,以长炼科技开发公司、巴陵公司研究院和湖南理工学院为主体建设好催化氧化中试装置、临氢催化中试装置、有机合成中试装置和分离工程中试装置,建成一个较完整的精细化工技术开发的中试基地和精细化工企业孵化器。
三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岳阳具有700万吨/年的原油加工能力,随着巴陵分公司“煤代油工程”和长炼1000万吨/年炼油装置的投产,将增加大量优质的、品种齐全的精细化工产业原料及中间体资源,这将为岳阳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产业,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也为客商来岳投资提供了巨大的资源空间。因此,利用资源优势招商引资是发展岳阳市精细化工产业一项长期的任务。一要主攻“两圈”(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两带”(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突出重点区域,实施针对性招商。二要创新活动组织,开展务实招商。除了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介精细化工产业的特色及优势外,还要组织招商小分队,目标明确。三是创优招商环境,诚信服务客商。制定项目专人负责制、项目建设跟踪制、项目开工例会制、企业定期走访制、信息监督反馈制等一系列制度。认真落实项目手续代办制、收费优惠制、检查准入制和服务承诺制。安排专人对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进行全程服务,真正做到“一站式”、“保姆式”服务。
四是进一步深化厂地协作。厂地关系要从原来单纯的“服务支持”进入“服务支持,协作共赢”的新阶段,尤其是临厂的岳阳楼区、云溪区、临湘市要依托大厂建成化工产业集群,把驻区大厂在“十一五”期间再造的先发优势作为自身工业的兴奋点,以工业园为对接石化产业延伸的支撑点,发挥自身的政策、土地、平台的优势,以项目合作、产业对接为手段,寻求大厂的技术、市场、原料、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互补互填,互展互拓、互融互赢,力争成为大厂规模提升的扩张区、改制企业的落户区、生产生活的配套区。大厂在现有体制下进行创新,充分释放技术、人才的巨大能量,通过技术的转移、产业链的延伸,培育一大批中小化工企业,丰富和完善岳阳的精细化工产业体系。在厂地协作上要敢于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对一切不利于更快更好发展的思想观念要坚决冲破,对一切不利于更快更好发展的机制、体制要坚决革除。可以相信,按照这种大手笔的运作,岳阳精细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指日可待!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