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市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创业
3月12日,岳阳市科技特派员左钢与临湘市科技特派员余振华在源潭镇长源村叶桥垸租赁水面20亩,养殖黄鳝和特种水产。至此,岳阳市选派的5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和临湘市选派的28名科技特派员已联系8大农业产业,领办(入股)企业6个,创办经济实体20个,租赁、承包土地、山林、水面2000多亩,推动了该市农业经济的发展。
临湘市自2005年率先在全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探索出了一条“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入股经营,科技示范,管理规范,带动产业”的路子。第一批6名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创办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既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自己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临湘市针对两级市派科技特派员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一是为科技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伍华要求各驻点单位切实解决科技特派员吃、穿、住的问题,让科技特派员安心、放心、大胆工作。桃林镇政府在住房紧张的情况下,从财政所调整一个套间安排了2名科技特派员。二是帮助科技特派员解决创业的实际困难。市科技特派员工作领导小组要求乡(镇)、村、组从土地、山林、水面的租赁、承包以及企业的入股等方面。大力支持科技特派员创办的经济实体,银信部门要优先解决资金问题,科技部门要优先帮助科技特派员申报项目,让科技特派员有用武之地。目前,科技部门已将江南镇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向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申报。三是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以项目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租赁经营和直接投资等方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激励和引导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带动农民致富,科技特派员开展创业所赚的钱归自己所有。科技特派员胡火生承包300亩楠竹基地,按照“生产、实验、交流、示范、推广、维权”的方针,组建了临湘市楠竹栽培技术协会,目前,协会人员已有100多人,联系竹农500多户,带动了该市楠竹生产的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