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兴市鼓励自主创新 娄底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市科技局局长封旺洲从省委领导手上接过了“湖南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的奖牌。娄底市委市政府坚持科技兴市,鼓励自主创新,使全市科技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今年前三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速在全省名列第一,共完成产值1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上缴税收1。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7%;完成利润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3%。
娄底市委市政府把抓好产业创新,坚持科技兴市,鼓励自主创新作为推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近几年来,他们以加快高新技术项目建设为着力点,加大了扶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力度,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呈健康、快速发展之势。
一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了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重大高新技术项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了“薄板工程配套产品开发”、“特种陶瓷系列产品”、“高温耐火材料”、“中药材产业化开发”、“农产品精深加工”五大科技专项。涟钢CPS产品表面质量研究及新型热镀板的研发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为延伸涟钢薄板产业链条,发展下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基地,其中薄板及深加工基地被国家认定。
二是在传统产业领域,加快了高新技术改造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涟钢200万吨热轧、冷轧超薄板,冷水江钢铁厂200万吨钢技术改造,双峰和新化海螺集团60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整体水平,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制订了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涟钢、金信化工、百雄堂、冷水江制药厂等省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项目得到了有效实施,带动了机械、冶金、化工、制造等支柱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三是在农业领域,以促进农业高效、高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引进开发优良新品种、新技术,强化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围绕养殖、粮油、果蔬、竹木、茶叶、药材等大宗农产品,组织推广、应用了一批优良品种和新技术成果,培育和发展了牲猪与草食动物、优质水稻、中药材、楠竹、果蔬五大农业支柱产业,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狠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扶持了娄星区科技园、百雄堂农业高科技园等园区的发展,百雄堂高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的“珍稀食用菌栽培与加工产业化开发项目”、天华牧业有限公司的“良种牛胚胎分割移植技术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省重大科技专项。以举办培训班、送科技下乡、扶持科技示范户等形式,加大了对农村、农民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普及力度。
该市还立足增强创新型娄底的建设力度,积极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娄底市委、市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娄底,加强了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创新,积极完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把农村科技工作落实到基层。在省科技厅大力支持下,创建和发展、推广了双峰农村科技合作社这一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找准了当前农村科技工作的切入点和农业科技服务“三农”突破口。这一重大创新对于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要,提高农村科技水平,提升农业整体素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村科技合作社主要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体制创新,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走以市场为导向,自愿结合、自筹资金、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路子。二是机制创新,实行连体、连心、连利益的运行机制。合作社通过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等,不断把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引向深入,从项目的论证到技术服务,资金的扶植,产品的营销,风险的承担等方面,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而合作社也在科技服务中获得了发展壮大,实现了“双赢”。三是紧扣“科技”主题不放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又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已建立了农村科技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0321户,已开发基地24个。这些农村科技合作社各有特色,各有服务重点,各有其网络,但都离不了“民办、民管、民受益”和“社团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这种模式。他们以提供科技服务为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互助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为服务农民、服务农村、服务农业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新生事物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相继有20多个兄弟省、市前来参观考察,给予了较高评价。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