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召开106国道科技长廊建设动员会
继今年3月份召开全市农村科技工作座谈会,布置106国道科技长廊建设工作后,12月7日,株洲市又召开了106国道科技长廊建设再动员会,部署了今后几年长廊建设工作任务。各县市科技局长、各有关委办局科技科长及市科技局有关领导、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106国道处在湖南“3+5”城市群的腹地、走廊和大动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人力、资源和科技优势,拥有一个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一个国家井岗山科技扶贫开发区和两个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长廊沿线集中了株洲四县市60%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70%以上的外销优质农产品,成为株洲市主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优质生产基地。建设好106国道科技长廊,必将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构筑长株潭一体化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
会议提出,长廊建设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通过建立有效的科技长廊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将科技长廊建设成为科技氛围最浓、科技成果推广力度最大、科技富民速度最快,对区域和地方经济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区、农业科技产业密集区、科技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农村科普走廊和星火科技产业示范带。到2008年,将科技长廊建成省级星火产业示范带,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星火产业示范带。
具体来说就是要着力实施好四大工程。一是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工程。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通过技术的引进、集成与转化,重点提升优质稻、油菜、生猪、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小水电、经济作物、烟花鞭炮、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粮食、竹木、畜禽、油脂、果蔬五大产业链建设;建设一批科技型企业和企业研发机构;培育现代种苗、农产品加工、生物质能源、创汇型农业等一批新兴特色科技产业。建立1—2个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县,5—7个农村科技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乡镇)。二是农业科技创新产学研示范工程。集成各级各部门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进行技术对接,建立起“双百”星火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建立起与湖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和长效机制。三是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重点探索并推广“96318”科技信息“户”联网模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积极构建农村科技信息网、社会公众网及农产品信息平台和企业信息平台,全面、有效、快捷地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市场、科技和服务信息。四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利用农村科技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特派员、科技超市、科技沙龙等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快速向农村转移和扩散的长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