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株洲制造”为“株洲创造”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看望科研技术人员
6月5日,株洲市委书记肖雅瑜一行前往“时代新材”等企事业单位,看望慰问科研技术人员。他强调,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变“株洲制造”为“株洲创造”,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株洲市现有院士2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博士、博士后近7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近1500人,拥有高级职称的8000余人。目前全市61家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各类技术开发机构,其中企业博士后工作站7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及工程技术研究4家,有各类科研院所19家。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株洲市已初步形成了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十五”期间株洲市第五次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被列为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国家区域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
肖雅瑜一行先后来到“时代新材”、株洲钻石工业园、608研究所,了解其博士后工作站的运转情况,并对驻站博士表示慰问。肖雅瑜还深入这3家单位的技术中心、试验室,与科研技术人员一一握手,亲切交谈。
随后,来自这3家单位的18名科研人员聚集在608研究所,与市领导共同探讨企事业单位科研工作尤其是博士后工作站如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会的科研技术人员一致认为,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城市,株洲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良好的科研氛围,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科研成果。他们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营造更加积极的科研氛围,壮大科技领军人物队伍为株洲“十一五”跨越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肖雅瑜指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其核心是尊重人才。抢抓中部崛起机遇、推动长株潭一体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科教先导”战略,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关心科研工作和科研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第一位的任务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的金字招牌转变成产业产品的金字招牌,把无形资产转变成有形资产,把科技指标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指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变“株洲制造”为“株洲创造”,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肖雅瑜要求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更新观念,锐意改革,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平台。
市领导夏文星、王志刚、张雄、杨平等参加慰问。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