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市州动态

项目,科技进步新“引擎”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3-12 00:00 【字体: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以项目争资金、引技术、招人才、促发展,“项目带动,实干兴科”,为株洲市科技创新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上多争取项目,向下多挖掘项目,向外多引进项目,围绕项目想事,跟着项目干事,依托项目成事”,这一思路奠定了株洲市科技工作的新格局。
  向上争,争出成效。仅2003年和2004年,株洲市就争取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8项,科技资金4270万元,科技招商引资过亿元。
  向下挖,挖出实绩。市科技局深入基层挖掘项目,严格论证后建库存档,力求早发现,早扶持。2003年底,株洲市建成了全省首家项目分库——科技项目库,入库项目120个,其中计划投资过亿元的有6个。时代集团承担的国家863科技计划——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专项进入项目库后,被列为省科技厅头号科技专项,获得拨款补助经费200万元,成为所有专项中序号排名第一和获得拨款最多的项目。项目转化为生产力,去年10月30日,株洲市全省首条电动汽车示范营运专线开通,株洲市也成为了第五个国家级电动汽车示范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比重大小,直接决定着经济结构的优劣和竞争力的强弱。株洲市通过“抓项目、促发展、增后劲”活动,实施高新科技项目带动战略,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从2004年起,市委、市政府将连续三年投入6000万元,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其中,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中设立了600万元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滚动支持“一区三园两基地”和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的22个科技项目。
  通过项目带动,直接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园区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成果转化的基地,产业提升的前沿阵地。高新区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高新产业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家级高新区中由第42位跃居到第35位。
  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搭建一个舞台非常重要。而搭建舞台,项目就是支点。为此,株洲市在加快人才培养、稳定现有人才的基础上,以好项目吸引人才。
  2003年,株洲市重奖科技人才。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朱飞锦、朱龙驹各获10万元,另有36项科技成果分获2002年度全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总金额近100万元,开株洲市科技奖励额度之先河。
  把人才服务与项目的效益结合起来,此举带来的直接收益便是:科技成果频出。在2004年评出的25项市科技进步奖中,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有12项,年新增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达7项,其中13个项目被授予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去年,株洲市组织开展了“农民增收院士教授行”活动,邀请了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10余名专家教授,促成了百草生物等8个科技合作项目正式签约,20多家企业也与相关院所达成了合作意向,可促进农民增收3000万元以上。
  项目带动必须靠投入作支撑。这些年来,株洲市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确保科技三项费用按比例及时足额到位,保障了项目的落实。
  2003年,株洲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达1450万元,2004年达1530万元,同比增长5.5%,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均超过1.3%。2004年各县(市)区科技三项费用占财政预算比例均达到1.1%,个别县区达1.5%。市政府还专门设立了科技创新基金、企业发展基金、高新扶企业孵化基金,引导各类企业、开发类科研院所和农民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全社会R&D经费占GDP的比例达1.3%。
  资金保障,项目带动,科技事业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项目,科技进步新“引擎”

993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