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勇立潮头 向新而行 全力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来湘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勉励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聚焦国家所需,立足自身优势,谋划把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也是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9个多月来,一批批研发总部、科研机构加速在长沙落地推进,越来越多来自全球的研发人员、研发中心与长沙双向奔赴、相互成就。
记者孙筱倩:这里是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也是麦格米特在美国、德国、瑞典等11个研发中心布局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总部。我手中的变频空调控制器,就是企业研发的王牌产品,产品远销到日本、印度、美国等海外市场。上个月,麦格米特全球研发中心在长沙经开区揭牌启用。“功能布局基于全球、研发任务源自全球、研发资源来自全球、研发成果用于全球”,正是这里的形象写照。这家从深圳起步的电气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已在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研发、制造、营销中心。企业之所以将研发总部落户长沙,正是看中了湖南在先进制造领域的产业基础和广阔前景。与研发总部同步配套建设的,还有大型实验室、智能工厂和人才公寓,计划吸引2000名来自全球的高端人才扎根长沙,服务全球。
麦格米特电气集团副总经理长沙全球研发中心主任方旺林:客户的需求来源于全球我们海外销售占公司销售占比三分之一很多高端客户比如飞利浦德尔格他们提的需求本身就是全球的我们做的产品在很多领域医疗智能家电电动汽车将来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全球辐射的支点。企业是最为活跃的创新主体。去年6月,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前瞻性构想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国内外企业的强烈关注。8月,长沙出台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施意见》,9月,40个重大项目现场集中揭牌、签约或开工。接下来的9月至12月,4个月内长沙引进的各类研发中心数量是2023年前8个月的3.7倍。
巴斯夫杉杉将正极材料亚太研发总部落子长沙;索恩格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舍弗勒、万兴科技在长沙设立了大中华区第二研发中心;松井新材料、博世汽车等在长沙成立了外资研发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长沙、选择长沙,投资长沙。2023年,长沙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7%,提升幅度在所有的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第一,长沙创新能力首次跻身全球领先科研城市前30强。
长沙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曾敏:今年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宣传推介,引进一批国际领先的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全球研发中心。加快推动各地积累水稻高性能GPU、超清视频算法、量子测量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通过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培育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的发展。
记者王昊旸:我手上拿着的种子叫“臻两优8612”,经过检测,它的稻谷平均镉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值,今年,湖南预计推广低镉水稻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早稻、晚稻都有低镉水稻品种,可以实现大面积种植。近年来,湖南启动低镉水稻品种选育的体系化攻关,汇聚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隆平高科、岳麓山实验室等平台、院所、企业科研合力,培育出了全球第一个真正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低镉杂交水稻品种。高能级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湖南着力打造的“4+4”科创工程中,有六个项目落地长沙,其中,岳麓山实验室、芙蓉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全部进入实体化运行。目前,长沙已拥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2609家,其中国家级142家,一大批院士专家和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汇集,瞄准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精准发力、勇攀高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麓山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部主任柏连阳:教学、科研、企业这种融通交流会更加顺畅,让我们长沙创新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全球服务,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创新资源,集聚长沙,让长沙成为创新的热土。
湖南拥有137所高等院校,如何更好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化?湖南率先在全国推出“两个70%”政策。
去年,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有9项科研成果实现转化。其中,水稻不育系“檀湘A”品种被一家种业企业出资500万拿到了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权。湘杂油、醇湘油系列新品种以349万元进行技术转让。这些成果转化收益的70%都发给了科研团队,让科研工作者直接受益。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吴俊:成果转化的话,在平常的这种绩效,还有职称评审,还有评优评奖都会有优先加分,所以让我们的老师应该说是非常有动力去进行成果转化。湖南农业大学还成立了知识产权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积极探索校地校企合作新模式,年均签订各类合作项目320余项。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大为示范引领,长沙已建成15家技术转移转化基地、10个知识产权转化中心,推动高校院所3367项技术成果、672件专利在长转化,转化金额超过40亿元。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助力建设长沙成为全球科研研发中心城市,大学要积极的参与融入,我们一定要利用好一系列科技创新的政策,发挥好政策优势,特别是落实好两个70%,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源源不断的产出新的科研创新成果。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去年以来,长沙实施“芙蓉计划”、“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出台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人才政策十条等揽才举措,集聚高层次人才1600余人,凭借政策支持、科创资源、产业优势和宜居环境的综合吸引力,长沙获评2023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记者陈奕如:在长沙楚天科技,我所在的这座桥被命名为“人才桥”,桥两边的廊架上悬挂着企业各领域科技人才的肖像照。正前方不到100米就是企业为科技人才打造的人才公寓,在桥的左边,楚天医药装备全球研发中心即将拔地而起,如今,楚天科技的全球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占员工总数的近四成。汤海勇4年前从上海来到楚天,一到岗,他就承担了公司冻干装备关键技术的开发,带领40人的青年科研团队在8个月内实现了技术突破。来长沙不到两年,他就被认定为长沙市D类人才,获得30万元资金,还马上取得了购房资格、享受交通补贴,免去了后顾之忧,汤海勇潜心投入科研,如今,他带领团队打造的原料药系列冻干机和上下游无菌设备,已为公司新增效益上亿元。
楚天科技生物冻干专家汤海勇:来长沙,其实最大的感受,是这边对人才的一个重视程度是跟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基本上是把我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已经安排得妥当,然后我们只要全心地去做一些科研装备的攻关,这样的话会很容易更好地能够成就自己。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