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黄振国:架起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之桥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23-07-17 18:14 【字体:

黄振国:架起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之桥

中人社传媒实习记者杨翠

一心学农,一直为农。今年36岁的黄振国从2009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农业经济、农业区划领域相关研究,并不断探寻用科技改变农户生产生活的好路子。

2021年担任凤凰县科技副县长以来,黄振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为民服务,将科技送到凤凰县的田间地头,为凤凰县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起一座座通向新科技的桥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一天接着一天干”

黄振国还记得到达凤凰县当晚,他在古城散步,行人寥寥无几,商户大多关门歇业,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商户在艰难维持,完全没有了“中国最美小城”往日的繁华和热闹。

黄振国切身体会到了疫情给凤凰带来的严重冲击,于是他暗下决心:用科技赋能来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活力,并借助凤凰县丰富的文旅资源,做好“农业+”文章。

到任后,黄振国的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菖蒲塘村猕猴桃示范基地、合水村荞麦保种基地、腊尔山镇水稻基地、胜花村茶叶基地、木里村铁皮石斛基地、长车村油茶基地......忙,是黄振国在凤凰的工作常态。


有的村民因循守旧,打心眼怀疑这个科技副县长,“看着这么年轻,能有什么好办法”?这些“怀疑”让黄振国感到些许忐忑。

但同时,他也给自己鼓劲“能行的”。他参加工作至今,一直致力于农业经济、农业区划领域相关研究,并分别在长沙县和邵阳县担任过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为当地稻-蛙产业和福林香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受到相关干部和群众肯定。

汲取以往的工作经验,黄振国决心一步一个脚印,用实干打消村民的疑虑。

前后2个月的时间里,黄振国走遍了全县17个乡镇,对部分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了调研走访。他发现凤凰传统农业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也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引进有限等问题。

“当时正是9月中下旬,每次下乡走访后,都是满头大汗,到了饭点吃不上饭也是常事。”回忆起刚到时下乡走访的场景,黄振国记忆犹新,“想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县的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就是要一天接着一天访、一天接着一天干”。

摸到“病情”,黄振国对症下药,随后他迅速开好“药方”,明确了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重点围绕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依托省农科院和科技专家服务团的优势,助力凤凰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一技接着一技送”

黄振国主攻的是农业经济宏观管理方面的研究,但他深入基层后发现,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对现代化的生产模式、经营方式有迫切的需求,还对新品种新技术十分的渴望。隔行如隔山,面对农业微观层面的技术难题,黄振国成为连接凤凰农业与科技专家的桥梁。

为助推荞麦产业上台阶,2022年,借助新一轮省“三区”科技人才选派契机,在黄振国的牵线搭桥下,凤凰县柔性引进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荞麦专家周美亮研究员指导荞麦产业发展工作。

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凤凰县荞麦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2.8万亩发展到如今的12万亩,“荞麦+”发展模式获全省推广。


依靠多年服务基层、与老百姓打交道的经验,黄振国带领科技专家服务团成功将荞麦套种模式推广到农户中。阿拉营镇黄合社区黄桃种植大户安白平从怀疑到信任,到积极采用荞麦套种模式,少不了科技专家服务团的努力。

一次走访中,黄振国发现安白平的桃园中杂草横生,这对农户来说既增加了人工除草成本,又不便于果园管理,于是他便向安白平介绍荞麦套种模式。刚听到荞麦套种模式的安白平还很怀疑,不愿意套种荞麦。在科技专家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的耐心讲解推荐下,他才抱着试试的心态种了100亩。

采取黄桃套种荞麦模式后,安白平的果园杂草明显被荞麦取代,不用再花费大量成本进行人工除草,且荞麦作为绿肥使用,还能有效改善果园土壤板结。第二年,安白平主动要求增加荞麦套种面积,350亩黄桃园全部套种荞麦。

“科技兴农,送科技就是要一技接着一技送。”黄振国说。服务期间,他带领科技专家服务团推动的苦荞套种模式在凤凰县遍地开花。通过套种,每亩每茬苦荞产量可稳定在120公斤以上,同时可降低人工除草成本800元左右,增收荞麦籽900元左右,真正实现了农业降本增效。

同时,通过推广红花甜荞种植,全县重点打造了长潭岗千亩荞旅融合示范带、唐桥花海等农旅融合景点,为凤凰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桥接着一桥搭”

搭平台,引专家,送科技,注活力。两年来,黄振国从未停歇,给凤凰县的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为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架起了一座座通向新科技的桥梁——

这桥梁,持续深化了院(校)县合作。全省首个乡村振兴远程科技服务平台(凤凰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指导建立13个产业示范基地,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与攻关30项;积极争取全省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在凤凰实施并取得重要进展。

这桥梁,培育发展了县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积极推动“凤凰猕猴桃”“凤凰苦荞”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凤凰红心猕猴桃之乡”成功获批;第八届全国猕猴桃研讨会在凤凰县举办,凤凰猕猴桃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这桥梁,发展壮大了高层次专家人才队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领衔的湘西州专家工作站(A类)等4个高层次专家工作站成功落户凤凰,为助力县域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引擎。

疫情散去,春归如约。走在凤凰古城的大街小巷,良宵美景,游人如织,这座古城终于又慢慢恢复了活力。这与黄振国刚到时见到的样子完全不同。


“挂职有期限,服务无止境,连接农业与科技的桥梁也要一桥接着一桥搭。”黄振国表示,基层是一个大舞台,也是最锻炼人的熔炉。到基层百姓中开展服务是难得的锻炼机会,也能利用所学知识,将科技送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从而助力农民增收和县域农业产业发展。他说,这是他作为科技工作者该承担起的使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黄振国:架起凤凰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之桥

294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