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电台系列报道:《硬核科技战“疫”记》第一篇《寻找“病毒猎手”》
今年3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斗争有两条战线,一条是疫情防控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科研和物资生产,他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去冬今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湖南的一群科研工作者在科技抗疫一线,争分抢秒、攻坚克难,努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从今天开始,湖南电台《全省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硬核科技战“疫”记》,记录他们科研攻关的过程,展示他们的责任与当担。今天播出第一篇《寻找“病毒猎手”》,讲述湖南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快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并大规模投入应用,为缩短病毒检测时间、提升检测精准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积极贡献的故事。记者阳瑜报道:
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后,多年深耕基因技术的湖南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生物”)研发团队敏锐地意识到,只有快速研发出高效的“病毒猎手”,才能精准甄别病毒感染者,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住疫情,基于“分子诊断技术”的试剂盒研发迫在眉睫。很快,圣湘生物组建了一支科研攻关团队。公司研发总监刘佳告诉记者:
“最大的压力就是在很多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做出快速的判断,不像平时有那么多时间,你可以查阅文献,甚至去拜访专家,以前很多方式都用不上。”
1月10日,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公布;当天上午,圣湘生物的攻关团队马上着手进行分析和产品研发。与时间赛跑,团队成员每天在实验室和办公室连轴转,从早上8点一直忙碌到第二天凌晨1点是常有的事。刘佳说:
“心里想着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正常的吃饭时间,(正在)解决问题或者问题卡住了的时候不会有饿的感觉,等问题解决了,吃饭时间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方便面是最省时的,大家开玩笑说,那段时间把这一两年的方便面都吃完了。”
疫情全面暴发后,需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的人成指数级增长,提升试剂盒的检测速度成了当务之急。刘佳说:
“湖北那边(早期)一天可能一个实验室只能做到200人份(检测)就是极限了。如果疫情大规模暴发,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快速实验,来找到这些病毒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所以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解决了快速检测问题后,病毒核酸检测中可能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问题,又摆在了攻关团队的面前。为了提升检测的精准度,他们进行了上百次的实验。团队核心人员谭德勇说:
“常规来说,做个成功的试剂盒调试30到40次就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但新冠(产品)付出了更多测试时间,做到上百次的调整和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1月14日,圣湘生物攻关团队成功研制出试剂盒,但要投入使用,还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为了赶时间,攻关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想方设法对接各级疾控部门,根据他们提供的临床检测的结果不断完善产品,大大提升了试剂盒检测的准确性。谭德勇说:
“疾控部门才有阳性样本,发过去做了一些临床验证试验,那天晚上,他们说,真实的阳性样本验证效果还可以。这个消息告诉我们后,我们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团队也很高兴。”
试剂盒属于风险高的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通过严格的检验、试验等环节,最后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才能生产上市。通常这类产品从研发到上市需要1至2年时间,但疫情来势汹汹,每一秒钟都非常宝贵。湖南医药器械研究所副所长黄海萍:
“大年初二去圣湘公司对研制产品进行抽样,节奏非常紧凑,让疫情防控应急用品快速拿证、快速生产、快速使用、快速发挥作用。”
1月28日晚上,圣湘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一刻,刘佳和团队成员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你有机会把这个事情做好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留下一点遗憾。这个事情是那个阶段大家最大的动力,因为整个团队大部分都有10年的工作经验,能把10年的沉淀在这个产品上体现,能帮助国家控制疫情,这种荣誉感更带动(激发起)大家的工作状态。”
圣湘生物研发的试剂盒突破了行业传统检测方法的瓶颈,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成为精准、高效的“病毒猎手”,被迅速应用于湖北、湖南、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情防控。不久,该试剂盒又通过了欧盟CE认证,目前已经用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关报道:
硬核科技战“疫”记:为“火神山”“雷神山”安装“智慧大脑”
硬核科技战“疫”记:小镜子大世界
硬核科技战“疫”记:垃圾处理神器显身手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