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湖南科技奖励大会召开 徐守盛杜家毫出席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5-06 00:00 【字体:
 红网长沙4月19日讯(记者 董雷 摄影 明健飞 通讯员 任彬彬)今日上午,2013年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长沙召开,省委书记徐守盛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杜家毫在大会上讲话。省政协主席陈求发,省委副书记孙金龙,省委原书记、湖南光召基金会会长熊清泉出席会议。
  
  出席会议的还有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郭开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莲玉,省政府副省长李友志,省军区副司令戴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黄伯云等出席大会。会议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肇雄主持。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李友志首先宣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在热烈的掌声中,徐守盛、杜家毫及主席台就座的领导为2012年度湖南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获奖人员颁发证书,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
  
  2012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出省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35项,省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8项,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187项。同时,有20个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数在全国省市区推荐单位中排名第5位。这些成果涵盖了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技术领域,共获授专利597项(其中发明专利247项),发表论文5410篇(其中被国际重要学术刊物收录2885篇),累计新增经济效益558亿元以上,新增税收110亿元以上,节支总额213亿元以上。
  
  其中,“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多解及奇异问题高效计算方法研究”等7个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影响大米及其制品矿物质营养的研究”等12个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洞庭湖水系名贵鱼类微卫星标记筛选及其在种质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等16个项目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大跨度悬索桥加劲梁‘轨索滑移法’架设新技术”等2个项目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超/特高压绝缘纸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4个项目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30℃5000小时耐高温长寿命铝电解电容器研发”等2个项目获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集装箱装卸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21个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臂节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及其关键技术”等63个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机场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技术及其应用”等103个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另外,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王利兵、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印遇龙、湖南大学教授罗安、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仁5人获得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
  
  本年度省自然科学奖获、省技术发明奖获奖、省科技进步奖获奖三大获奖人员中,牵头获参与研究攻关的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达1233人次,占59%,反映了湖南人才战略成效显著,形成了培育造就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的良好环境,也说明了省科技奖励在发现、凝聚和培养尖子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家毫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获得2012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以及第八届湖南光召科技奖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他说,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动力,要把科技创新与扩大有效投资结合起来,为稳增长提供引领和支撑,要把科技创新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变化贡献力量,为建设创新型湖南、加快湖南全面小康进程而努力奋斗。
  
  目前,湖南已拥有一批以袁隆平、黄伯云等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创造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系统、炭/炭复合材料、超级杂交稻育种等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特别是去年,湖南取得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国内首台激光烧结3D打印机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1年居全国第11位上升到第10位,创新绩效排名由第17位上升到第8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湖南科技奖励大会召开 徐守盛杜家毫出席

9902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