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科技创新在湖南(之四)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3-15 00:00 【字体: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逐渐提升,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大民生需求日益紧迫。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推动科技成果更直接、更广泛地惠及民生,是十二五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提出实施民生科技工程,将发展民生科技作为创新型湖南建设九大重点任务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科技厅创新方式,突出重点,加大民生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谱写了科技惠民新篇章。

    民生科技,担负着提高千家万户生活质量的重任。近年来,我省在推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中,越来越重视和依靠民生科技四两拨千斤的力量,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惠及普通百姓生活。

医药科技促进百姓健康

    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了血吸虫病防制关键技术研究湖南中药材和天然植物标准化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防治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突破了天然分子疫苗构建及产业化制备、中药材标准化产品精深加工、常见病慢性病防治等一批关键技术,为公众健康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同时,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在基层转化推广,实施了一批慢性胃病等疾病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选择桃源、安仁等县为试点,推广示范了医源性胆管损伤防治技术、适时分娩技术等一批适宜技术。启动建设省级临床医疗技术研究中心和示范基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示范平台,加快推进临床适宜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医疗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着力提高非省会城市医院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推动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加快建设国家创新药物孵化(长沙)基地,探索湖南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培育基地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两型技术美化人居环境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科技需求,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洞庭湖生态保护、重金属清洁冶炼、废弃资源处理及利用等方面,集中力量组织实施了有色金属资源基地重金属减排与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及示范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重金属冶炼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株洲清水塘典型冶化工业区固体废物全量利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开发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大项目。突破并示范推广了稀贵金属高效提取、废水深度处理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株冶集团等企业建立一批示范工程和示范基地,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环境效益。比如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推动了有色冶炼循环经济技术、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以株洲清水塘、汨罗、永兴等为代表的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建设,使湖南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20124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省中南大学组建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我国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组建一年多来,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突破了多项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1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8项成果获得专利授权,既有力推动了创新型湖南建设,也有力支撑了绿色湖南建设。

    突出两型社会建设主题,把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布局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在循环经济领域建立了永兴县等实验区,在生态旅游领域建立凤凰县等实验区,在节能环保领域建立株洲石峰区等实验区,在资源城市转型发展领域建立了耒阳市等实验区。

安全技术保障生产生活

    以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公共安全为重点,加快推进关键技术推广和应用示范。

    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旅游餐饮安全保障及基地原材料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等科技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检测水平,加强了技术储备,构建完善了我省食品危害物检测技术、监测、预警和评估体系,并建立了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等基层示范点,全面提升了我省食品安全科技保障水平。安全高效节能矿山装备研发及其产业化非煤矿山重大灾害监控预警技术及安全装备研究与示范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技项目陆续实施,并在新龙矿业、柿竹园、瑶岗仙等企业建立了矿山安全技术示范点,有效提升了我省矿山、烟花等事故多发行业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公益技术支撑防灾减灾

    近年来,我省组织实施了主要农林作物冰冻灾害后恢复关键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输电线路防灾技术及装置研究开发等一批救灾减灾项目,为我省有效应对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湖南省极端气象灾害预警评估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省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首次制定了湖南主要极端气象灾害标准,建立了极端气象灾害的标准评估体系,创新性提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实现了灾害评估由定性评估向定量评估的技术突破,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分辨卫星资料同化反演方法以及全省四部多普勒雷达循环变分同化技术,使得我省短时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有了突破性进展。专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我省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等各环节,显著增强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近年来我省成功应对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作出了重要贡献。

【思路】

重点领域 强化支持

    按照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部署,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科技惠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全省民生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以全省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科技问题为出发点,在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科研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等科技计划中对民生科技工作给予了重点支持,并在省科技计划中专门设立了湖南省民生科技专项,加大人口健康、生态环境、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支持力度。

    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民生科技的主要示范平台和基地。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推进人才培养与项目实施、平台建设相结合,加快民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将民生科技作为科普宣传的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提升人民群众对民生科技的认知水平。积极开展民生科技帮扶、救助活动,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与便利。加强民生科技新成果、新成效的宣传,为民生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纵向沟通,注重与发改、经信、环保、卫生、安监等业务主管部门的横向互动,坚持省市联动,创新管理方式,统筹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民生科技事业发展。

【展望】

提升能力 改善民生

    未来几年,我省将以推进民生科技工程为重点,以实施湖南省科技惠民计划为核心,推进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向基层转化,促进科技惠民。

    紧紧按照《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公共安全、人口健康、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领域技术创新,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供有力支撑。一是以突破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技术为重点,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二是以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攻关和适宜健康技术推广为重点,提高人口健康安全保障能力;三是以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为重点,提高生态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四是以加强气象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为重点,提高防灾减灾科技水平。

    启动实施湖南省科技惠民计划,以国家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重点,坚持面向基层,依靠科技进步与机制创新,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在基层示范应用一批综合集成技术,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普及,提升科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服务基层社会建设的能力。积极抓好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试点,不断完善实施机制,加快推进资兴市重金属污染区居民健康保障技术应用示范、石峰区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区绿色家园生态恢复重建技术应用示范、桑植县采矿污染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科技惠民示范工程等国家科技惠民计划的实施,争取国家更大支持。

【故事】

科技护卫母亲河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湘江流域集中了全省60%的人口和70%GDP,同时也承载了全省60%以上的污染,重金属污染成为了影响流域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并把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湘江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来抓,科技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20113月,国务院批准了全国第一个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专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将强化科技支撑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湘江流域污染治理的关键瓶颈技术,近年来,省科技厅启动实施了包括8个省科技重大专项在内的一批科技攻关与示范项目,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有效缓解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严峻形势。同时,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近三年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科技创新方面争取国家科技经费超过三亿元,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

    这些攻关项目以污染源相对集中的重点工业区和大中型有色采选、冶化企业为载体,以行业清洁生产和治理工程的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瞄准两大技术攻关目标。一是控源头。比如,株洲清水塘重金属冶炼节能减排专项,在株洲冶炼集团建成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用工程,年减排废水500万吨,该技术已在湘江流域多家重金属冶炼企业推广应用。二是还旧账。比如,株洲清水塘工业区固体废物利用专项,突破了固体废弃物制备凝胶材料技术,预计将在五年内消纳该工业区几十年来积存的近1000万吨废渣。湘乡工业区钢铝冶金节能减排专项,突破了铬污染土壤微生物浸出修复关键技术,为大范围解决铬渣污染土壤治理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2012年,省科技重大专项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全国公开招标承担单位,由中南大学联合中科院过程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中标。该专项计划用3年时间,重点攻克锌冶炼过程镉的富集与减排关键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我省有色金属冶炼经济可持续发展。

民生科技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湿法清洁冶金工艺处理多金属复杂硫化铋精矿,是铋冶金技术的重大突破。该工艺有效消除火法炼铋工艺SO污染,铋直收率提高20%,提高了银、铅、铜、硫等伴生有价元素的回收率,在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成果属于世界首创,可推广应用于其他多金属复杂硫化矿的处理。

    重金属冶炼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处理技术及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在株冶集团、株洲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应用,大大减轻了重金属污染对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压力。该技术还在郴州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郴州宇腾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湘潭电化集团等多家企业应用。该项技术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针对占钨储量78%的高钼、高杂难处理白钨矿资源的利用和深加工的难题,突破了国内外长期认为白钨矿不能碱分解的理论禁锢,发明了白钨矿氢氧化钠分解、高浓度离子交换、共生钨钼分离及短流程深度除杂、自主调控硬质合金组织结构等从资源利用到高端产品生成的整套关键技术。该项技术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湖南食品安全监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专项,开发了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决策系统软件,将率先在检验检疫、质监、药监等行政职能部门和长沙市食安办进行应用示范,预计每年可采集食品安全质量信息上万条,有效支撑政府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科学决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科技创新在湖南(之四)

9902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