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关注

“鱼米之乡”科技发力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2-03-14 00:00 【字体:
  

本报记者  苏莉  张斌

【百姓点题】

我种柑橘种了10多年,家里6口人全靠这2000多株柑橘吃饭。以往收成好的时候,一年卖个七八万元不成问题。去年的行情最差,7万多斤柑橘,才卖了1万多块钱,连本钱都没收回来。这么贱的价格,别的乡亲不愿意卖,柑橘都烂在地里了,大家说这柑橘是越种越伤心。听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科技创新,我们农民也盼望有人来指导技术,把我们的产品质量提高一点,卖个好价钱。

——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李家村三组农民  张吉胜

【代表委员声音】

 在国际上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主委  杨维刚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粮食价格指数屡创新高,不断地为我国敲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警钟。

尽管我国粮食已连续8年增产,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供求基本平衡,储备充足,短期内保障了数量安全,但粮食来源的可持续性以及粮食的质量安全、定价权安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化肥农药污染日趋严重;转基因粮食安全隐患凸现;外商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正在加强,特别是50%以上优良种子、60%以上大豆、70%以上高效化肥、100%高端农药等基本上由国际资本掌控。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仍然严峻。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硕果累累,但成果转换率约25%,不足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掌握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学技术,在国际上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

袁隆平院士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产生了多大的效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现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在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同时,将农业科技推广置于更为重要的战略高度,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发挥科技对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

我们应该着力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技术推广,保障粮食定价权。鉴于现代知识产权及其技术成本占农产品价格比重不断攀升,如果现在不进行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将来就可能受制于人。鼓励地方政府、农业科研机构、企业、农技员对自主知识产权粮食技术的推广行为,对有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或补贴。另外,无论从两型社会建设的角度,还是从保障食品安全,增强粮食产品竞争力以及防止国外转基因产品的角度,发展资源消耗少、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少、产品安全有保障的两型农业,都至关重要。

 只有科技,才能把整个现代农业产业链连接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阳国秀

在国外,一个农场主轻轻松松管理几千亩农场,我们一个农户顶多经营50亩,还累得够呛。差距在哪里?就是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差别。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科技,才能把整个现代农业产业链连接起来。没有科技创新,一切都是废话。

温总理报告提出要搞农业科技创新,这是很实在的。我认为,农业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支持企业进行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推广,比如良种培育。现在我们的很多农产品,像甜玉米、小黄瓜、小刀豆,用的都是国外的种子,这是很可怕的。另外,目前我们在科学种植、设施配置、防虫防害、农药使用和灌溉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和推广,必须研究建立种植技术标准化问题。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熙可做柑橘深加工,为了改进传统的脱囊衣工艺,投入七八百万元,与科研机构合作,用了5年时间才攻破这一技术壁垒。为此,建议财政在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资金安排上向企业倾斜,制订有效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及产业结构政策,建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对取得重大成果和成果转化贡献大的企业给予重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建议企业、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合作建设基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参与示范基地建设,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保障产品收购、科研院所负责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合作社协调、农户为主体的基地开发新机制。同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一是建立政府补贴制度、政府奖励和风险控制制度和专项扶持资金,在条件允许下还可将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种苗基地苗木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农业科技创新,冲刺最后一公里

全国人大代表、麻阳苗族自治县石羊哨乡李家村党支部书记  傅锡和

农业科技创新,说到底要让农民受益,但单靠农民,科技创新搞不起来。要解决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建立健全扶持机制,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以麻阳为例。麻阳是中国冰糖橙之乡,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去年秋冬,麻阳柑橘获得丰收,但农民增产不增收。大量的柑橘卖不出去,价格降到了每斤1角多,连请人摘果的工钱都不够。橘农不愿意贱卖,许多柑橘就烂在树上。橘贱伤农,有些农民干脆把柑橘树砍掉烧炭了。对比鲜明的是,东坡果品公司近年来投入数千万元改良品种,施用有机肥料,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现在生产的纽荷尔橙每斤能卖到2元多。

橘贱伤农的原因,就是树型老化、产品质量退化,跟不上市场需求,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必须进行品种改良,调整产业结构。但老百姓 “有心无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用有机肥比用化肥好,种出来的水果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欢迎,但需要的投入也更大。一亩柑橘每年用化肥大概需要1500元投入,如果施有机肥,起码得增加1000元投入,农民难以负担。

 建议国家加大对基层农民的科技服务,建立农村基层推广体系,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帮助他们树立科技创新意识,掌握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像种粮补贴那样,建立普惠性的果农补贴制度。由相关部门进行摸底调查,对种植户按照种植数量进行基本补贴,对于柑橘等特色农产品价格低于成本价时,由国家按照产量给予补贴。大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信贷投入,支持企业配套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比照出口企业,对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实行税收返还,并按照对农民的贡献给予财政补贴及奖励,让龙头企业成为果农的保护神。

制定农业科技创新法很有必要

全国人大代表、共创集团董事长  谢辉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化水平大约在50%左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2011年达到了53.5%,但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大都是跟踪式、模仿式、甚至低水平重复式研究,独立自主研发的农业科技重大成果还不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为确保农业科技创新的顺利进行和创新成果的及时应用、并迅速转化为支持三农的优势,制定农业科技创新法很有必要。

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农业科技创新尽快组织开展立法工作,在农业科技创新法的法律条文起草和立法过程中建议应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针对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等特点,应加强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应明确建立和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两级体系,协调好两级体系的关系。形成层次分明、结构优化、分工明确、有机衔接的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应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突出国家对农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尤其是对市县一级的投入,同时强调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共同增加公益性科研机构的经费。应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应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市县乡镇一级农技人才的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包括现代农民的培训,提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改善其生活工作条件,以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和创新成果难以转化的问题。

【延伸阅读】

 科技引领

湖南农业

 再创辉煌

湖南粮食八连增

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产增收,2011年我省粮食增产18.4亿斤,实现历史性的八连增;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达到7796.2万亩,超级杂交稻实现百亩片亩产926公斤,粮食总产量由2003年的488.5亿斤增加到600亿斤;水稻产量、生猪年调出量、油茶种植面积和产量、油菜播种面积,均居全国第一。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7元,实际增长10.6%。今年将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年内重点支持20个国家级和120个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

 超级杂交稻下一个目标:

亩产1000公斤

2011年,超级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突破900公斤。袁隆平表示,第一期超级稻已推广2000万亩,第二期超级稻也推广了500600万亩,如今第三期攻关获得重大突破,他希望其成果也能尽快推广到生产上去,为保证粮食安全发挥更大作用。他还表示,将投身超级杂交稻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标攻关研究。

新鲫鱼” 获国家

 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筠领衔的湖南师大鱼类发育生物学研究室,培育出新型和改良三倍体鲫鱼,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种新鲫鱼刺大大减少,长得快,肉也好吃。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改良三倍体鱼已在全国28个省市推广养殖,推广面积19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76亿元。成果的推广应用,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推动了我国渔业的快速发展,还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

 龙头企业400余家

 湖南省乡镇企业局透露,到20121月,湖南农业产业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429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7家、省级龙头企业382家。特别是粮食、畜禽、果蔬三大主导产业,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23家,占比52%,为发挥全省资源优势,打造粮食、畜禽、果蔬加工三大千亿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完成销售收入3900亿元(不含烟草),比上年增长21.9%,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340亿元,增长24.3%,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  (本报北京312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鱼米之乡”科技发力

990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