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技部资讯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10-31 00:00 【字体:
    2013年4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该工程针对环渤海地区4000万亩低产田和1000万亩盐碱荒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盐碱等问题,重点突破区域土、肥、水、种等关键技术,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地力提升实现中低产田粮食增产;通过挖掘当地非常规水源和适度外地调水、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产出效率,促进大面积粮食增产稳产。工程计划到2017年增产粮食60亿斤,到2020年增产100亿斤。去年在山东省开始先行试验,今年率先在滨州市、东营市实施这项示范工程。
    村民张汝和是山东沾化县冯家镇李家村人,他承包的1000亩盐碱地,位于山东万亩“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内。示范区主要分布在滨州市的沾化、无棣县和东营市黄河农场内,今年第一次种植小麦和玉米,就实现小麦亩产606斤,玉米亩产626斤的收成,其中,小麦单产最高达898斤、玉米单产最高800斤。没有科技的支撑,这些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山东省渤海粮仓示范工程实施中可以得出三个关键:第一,改良土壤。去年小麦播种前,示范区采用了中科院李振声院士技术团队研究出的“土壤改良和种植模式调整技术体系”,有效地改良了土壤品质,配合生物菌肥的作用,为在盐碱地上种植粮食作物打下了基础。第二,种子。一个新品种的培育期长达10年。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科院和山东已联合培育出一批抗碱耐旱的优良品种,“渤海粮仓”项目使这些优良品种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第三,栽培模式。山东已摸索出小麦与玉米轮作、小麦与棉花套种两种成熟模式,有的地方还试种小麦与菊芋轮作的模式,使农民增产又增收。
    山东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计划将2014年的示范区面积扩大到16万亩,其中13万亩种小麦和玉米,3万亩种水稻。未来五年,力争将辐射面扩大到1500万亩,预计可年增产30亿斤粮食。山东工程的实施,强化了种子、土壤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并进行了大面积增产技术推广和科技增粮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并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990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