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3计划“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项目组织工作总结
2008年10月18-19日,973计划“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研究”项目在杭州组织了2008年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由项目首席科学家张亚平研究员主持,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咨询组相关专家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有关工作人员参加。
在短短2天的时间里,项目组7个课题的负责人和学术骨干分别围绕重要生物类群的演变与地理格局、适应辐射与物种形成、协同进化与生物共存机制、极端和特殊环境下生物适应机制、物种濒危机制与保护对策、濒危物种人工种群的复壮机理、重要生物的遗传结构和空间分布及可持续利用等研究重点进行了25个学术报告,对研究工作状态、已取得的成果、潜在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建议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学术报告会之后,项目组还集中讨论了项目课题间的科研协作机制,进一步讨论了如何加强合作研究才能产生重大科研成果,并对项目内部“2+3”滚动考核奖励及淘汰机制进行了研讨。项目组2008年年度工作总结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迎接即将到来的项目中期评估工作做了很好的前期准备。
国际上把生物资源的占有和对其研究的深度看作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原因是哪个国家充分占有、保护和有效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哪个国家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最大的国家安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是生物多样性高度富集的地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最重要的宝库,这块宝库中的许多生物资源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地区也是受全球环境变化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干扰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演变和保护的研究,既瞄准了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实施国家战略的迫切需求。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