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说不完的话题
3月5日,中关村又从一个春天的晨曦中醒来。上午8:50,北京超拓公司总经理郭蕴蛟打开家里的电脑,准备上网收看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想看看‘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自主创新企业有些什么政策?” 此时此刻,同是在首都北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2927名代表陆续走进人民大会堂,湖南团的钟发平代表正拾阶而上。这位湖南科力集团的董事长也和郭蕴蛟一样关心着同样的问题:“搞高技术产品开发风险很大,政府各个部门应该着重研究一些系统的、雪中送炭的政策。” 今年1月,经过两年多深入研究和广泛论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明确指出我国将走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经济增长从技术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正式起步。 9时许,身着深色西服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稳步走上报告台,开始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2000多名政协委员列席大会。 中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总理有力的话语在会场回响: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关键是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形成一批拥有自主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 ———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 ———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实行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 …… 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总理提到自主创新的内容多达十几次。 “国家现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尤其是突出自主创新,我觉得非常适时。”总理的报告引起了江苏省代表、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的共鸣,“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们的经济实力确实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速度都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在这样的总量和速度背后,却是令人担心的核心技术占有量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国家提出的自主创新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的目标已经确定,更令人欣喜的是,有力措施适时跟进: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科技投入7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建立财政性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抓紧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黑龙江代表张连生是一所大学的科研人员,“创新需要环境和机制。总理的报告很实在,希望这些政策能尽快地落到实处,我们的创新前景很广阔。” 两万字的报告,被代表委员们20多次的掌声打断。 11:02,政府工作报告结束,掌声把总理送回了座位。 刚刚走出会场的北京团代表毛达如,显得异常兴奋:“‘十一五’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期。” 总理、代表,会内、会外,自主创新成为这个春天说也说不完的话题。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