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TL——国家级文献信息机构的崭新面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球图书馆纸本文献的馆藏建设都出现明显的滑坡局面,国内图书馆的外文资源建设更是雪上加霜,2000年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应运而生,它承担起了国家信息资源保障的艰巨任务,开创了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1.科学的管理机制是NSTL活力的源泉
NSTL作为一个虚拟的科技信息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理事会由不同专业的科技专家、信息专家以及政府部门业务负责人组成。这种决策、领导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国内的信息业界是首创。科技专家提出专业需求;信息专家提供合理化的信息构架和信息服务方式;同时机构的运作又是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三方面的有效合作,使该运作机制具有现实性、创新性、科学性。同时,它也是基于“需要”的一种机制,所以能更好的为工作在基层的科研工作者服务。知其所需,伺其所欲。它是信息资源整合与创新的成功代表,值得同行学习和借鉴。
2.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发展构建起国家科技文献资源保障的坚实后盾
NSTL是由理工农医领域的七个成员单位和标准计量两个网上参建单位组成。它整合了中国科学院以及有关部委科技情报机构丰富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征求更广泛的需求,扩充现有资源。尤其外文期刊,在订刊达15500多种,与文献资源相当发达的德国的国家科技图书馆(GermanNationalLibraryofScienceandTechnology)的现刊收藏相当。可见其发展规模及整合力度之大。毫无疑问,NSTL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文献保障,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
3.NSTL是集文献检索与文献提供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系统
NSTL现有42个网上数据库可供检索,如此大量的网上免费数据库,为技术人员、科技工作者、学生、老师提供了可贵的科技文献信息源,这里是他们把握科技的动向、发现创新的源点。各类文献数据库收录了2995万条文摘数据,可以通过检索,直接阅读文摘,如果需要,还可以继续延伸申请索要原文。高山流水,一贯而下,方便且实用。
NSTL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文献保障作用是无须质疑的,它在推广自己的服务的同时,也向全国的知识界推介了一种“文化”——获取文献的文化——资源共享、文献传递服务,同时使这一理念和服务在国内的图书馆界得到迅速的传播与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