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科技部资讯

科学技术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09-02-11 00:00 【字体:

近年来,科技部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科技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财政预算管理的各项改革工作,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改革试点之后,又一次被确定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试点部门。在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试点单位充分认识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重大意义,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开展预算编制试点工作,从中得出了本部门独特的体会和思路。
  
  一、从科学理财观的高度认识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在我国树立和坚持科学理财观,是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对财政工作的要求。坚持从科学发展与创新改革的思路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渐进式地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于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细化部门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分类方法,是按计划经济时期参照原苏联财政管理模式确定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共财政框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该科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出。因此,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对构建科学、民主的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对于政府宏观决策,人大和社会各界有效实施财政监督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部领导多次批示,条件财务司积极组织改革动员工作。自2005年1月26日,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召开模拟改革试点单位动员会后,相关部领导对模拟试点工作多次重要批示,刘燕华副部长强调要通过配合财政部完成这次改革试点工作,提高科技经费的预算管理水平,有效促进科技资金的优化配置。宋德正副司长在改革动员会上进一步通报改革的意义、目的、实施步骤、具体要求,希望各级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研究新模式下预算管理的细节、环节,做好总结验收,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在全国顺利展开奠定基础。条件财务司相关业务处室还分别对新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衔接,资金的分类、归并以及适应改革即将进行国库集中收付模拟试点等具体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精心设计,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开展预算编制试点工作
  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模拟试点的通知》(财预[2005]41号)的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科技部科技经费预算管理的特点和2005年预算工作安排,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认真的部署:
  (一)组织部属单位财务人员参加财政部组织的试点单位模拟试点培训,从改革设计思路、软件操作及预算编制,账户科目设计等方面进行培训。并与教科文司、预算司的同志共同就新科目体系下的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内容进行了探讨与完善。
  (二)预算编制期间,就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与财政部预算司、教科文司等相关司局进行沟通。
  (三)汇总上报。按照财政部已批复的2005年度部门预算的指标数,对部属单位编制的“二上”预算进行审核汇总,并按规定的程序签发后报送财政部。
  
  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研究制定试点方案。为检验改革方案预算执行实际效果,验证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模拟试点工作中重点解决新旧科目数据衔接,检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在预算指标管理、用款计划、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财务处理、会计核算,以及预算执行报表和决算报表体系等各环节运行情况,提出适合目前管理环境的试点方案。在财政部国库司的牵头组织下,积极参与《中央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预算执行模拟试点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二)选择试点单位。在试点的六个部门中,科技部等三个部门作为按新科目模拟预算执行的试点,选择确定经费类别多,财务力量较强的办公厅财务、中信所和高技术中心三家单位作为预算执行试点单位,按照2005年6月预算预计执行情况,模拟6月预算执行。其余单位仅进行新旧科目转换。
  (三)组织培训。结合财政部培训工作,组织所有部属单位相关财务人员参加培训,提高政府收支科目模拟试点改革的业务处理能力,保障所有二级单位及时准确地完成1-6月份的账户科目转换工作。
  (四)人员保障、物质保障、技术保障。根据改革方案的推进,模拟试点工作由预算编制转为预算执行,及时调整工作分工,由负责预算执行的处室牵头预算执行试点工作。为了保障改革试点工作在相对独立的模拟环境中运行,我们购置了试点工作专用的电脑、传真等设备;积极组织财务人员进行预算执行的业务培训,提高试点工作的相关软件操作和业务处理能力。
  (五)统筹协调,创新式开展试点工作。预算执行模拟试点体现“虚转实干”,需要灵活处理好试点工作与正常业务工作的关系,既不能因为是“模拟”试点工作,对试点工作敷衍了事,重视不够;也不能因为试点工作的开展影响日常的预算管理工作。 在财政部规定的原有试点程序中,为保障预算管理程序周全,设计加入了一个模拟“预算批复”程序,使得从预算编制、批复、执行三个核心环节都在模拟的环境中运行,切实保障新旧口径的对照与转换在新的科目体系中运行。
  
  四、试点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一)克服固有思路,构建全新体系
  从培训和资料学习中能够基本领会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科目改革的初衷与变化要求,但当实际编制过程中从原来循规蹈矩地在原有几个固定科目内编制,变成根据功能从社会管理者的角度来把握经费支出的分类结构,还是需要从思路上做些调整。特别是对支出的功能分类,有的是原来的几个科目糅合在一起,合并科目;有的是原来的一个旧科目分解成几个功能科目,分解科目;当然也有几个类之间的款项聚合成一个新的科目,聚合科目。
  按经济性质分类,对于政府财政性资金的支出按经济意义,从经济本质上进行科学分类,改变原有仅仅从财务核算管理的分类标准,具体分为:工资福利、商品和服务以及转移支付、赠与等11大类82小类。
  应该说,改革后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充分体现政府的透明、公开,便于各级人大和社会的财务监督,改变以往单一按照政府管理的出发点设计政府科目的思路。
  (二)对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经过科目之间的转换,原有经费性质类别与预算管理存在着交叉。如过去的外事外交经费,部分进入了行政运行,外事方面的各科经费就与目前的行政管理费合并为一体,外交经费单独设立为类项科目,原有的预算核定、管理模式等都将发生变化。 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基本建设的预算体制必须要与目前的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相一致。否则,就会产生基本建设项目外生性地插入预算编制体系,与其他内容的预算方式差异太大,不利于改革的综合与统一的要求。
  (三)政府收支科目改革将细化预算编制与细化预算执行有机的结合起来,需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与措施
  预算编制的细化,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地预算指标核定体系,包括基本支出的定编定额地核定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细化到经济分类的款项层次;项目支出预算,设立既能覆盖所有项目支出预算的款项层次,又能在目前的管理体系下,简化、科学地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完善项目库管理,适当延长预算编制时间。
  预算执行的细化,按经济性质分类科目执行,预算执行调整机制的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请拨款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相关配套措施地跟进,保障整体改革效用的发挥。
  (四)政府收支科目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管理体制转型,政府职能转变仍未到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与交叉重复并生,直接导致财政预算支出也存在对应的“越位”与“缺位”。上述问题与目前市场化程度较高,公共管理架构下政府职能较完备的IMF科目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吻合的内容,需进一步完善。
  (五)锻炼了财务队伍,有效提高部系统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在模拟试点过程中,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预算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工作思路由以往被动地适应改革需求,变为积极主动地为改革试点工作提建议,想对策;工作视角也从以往的注重财务核算管理,向提高预算管理能力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科学技术部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991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