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暨2016-2017年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
为贯彻落实12月初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积极谋划“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组织实施好科技重大专项,12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暨2016-2017年科技重大专项进行新闻发布,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姚伟红主持,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治平,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鲁先华发布新闻。会议还邀请了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副巡视员彭富国教授对《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进行解读。下面是发布会实况。
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 杨治平
2016年12月29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创新规划》)记者新闻发布会,在此,我谨代表湖南省科技厅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规划》作为省政府确定的省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湖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贯彻和落实。
省委省政府对《创新规划》编制工作高度重视。为做好编制工作,我厅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工作小组,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亲自指导和参与下,先后组织18个专题调研小组开展了前期基础研究,召集20余次省直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座谈,对接国家创新规划、落实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纲要、咨询院士专家、人大政协代表委员,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经过近两年的前期研究、意见征集和反复修改,并通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由省政府正式印发湘政发[2016]27号。下面我就《创新规划》有关情况向在座的各位朋友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创新规划》采用“篇、章、节”结构,共4篇12章50节34专栏,全文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谋“篇”力求彰显时代特征,从发展目标、发展布局、发展动力、发展任务、发展保障进行谋划。建“章”力求体现湖南创新特色,从改革创新、开放创新进行布局,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设“专栏”力求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第一篇:发展目标 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重点阐述了国家的战略构想、我省的基础优势和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了“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发展目标。
第二篇:发展动力 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动能。围绕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构筑开放合作创新格局,提出了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强化军民深度融合等5个方面的改革重点。
第三篇:发展任务 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省情实际,提出了“湖南特色”的“1105”科技创新任务。一是围绕打造长株潭自主创新核心增长极,推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之都。二是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大优势领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链计划,支撑和引领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三是推进5大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实施前沿科技引领行动,打造科技创新先发优势; 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与专项推进行动,抢占产业技术新高点;实施高端人才与重大平台建设行动,实现科技创新推进全面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促进行动,激活双创发展新动力;实施区域创新发展协同行动,推进全方位科技创新开放与合作。
第四篇:发展保障 强化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法制和创新投入保障,加强组织统筹协调,形成规划实施合力,确保“十三五”规划实施与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创新规划》内容的主要特点
“二个首次”
1、首次将“科技规划”升格为“科技创新规划”。跳出“就科技而科技”一般性科技规划范畴,着眼于转换发展动力,建设创新型湖南,编制一个科技经济结合、发展改革并重、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科技创新规划。
2、首次创造性地以“1+1”形式编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1”是针对整体科技工作部署。另一个“1”是落实“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任务要求,发布《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实现技术创新“点的布局”向整个产业创新“链的布局”的转变。
以上简要介绍了《创新规划》的基本情况,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对《创新规划》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让全省人民了解和熟悉“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积极参与未来科技创新发展蓝图建设实施,为全面建成小康湖南和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科技创新力量。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6-2017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鲁先华
2016年12月29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上午好!
刚才,杨治平副厅长向大家介绍了《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有关内容,为我们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开启建设科技强省新征程提供了工作指引。根据新闻发布会的议程安排,我向大家发布2016-2017年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有关情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2016年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基本情况;二是“十三五”省科技重大专项总体考虑与2017年启动申报情况。
一、2016年省科技重大专项立项基本情况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是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民生公益技术等重大技术瓶颈,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计划重大项目。按照“三个重大”的立项目标,经过需求征集、战略咨询、项目凝练、技术论证、综合与预算评审、立项公示等程序,2016年新启动实施了省科技重大专项6项,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撬动社会投资达2个亿,投入引导比达1:5。
一是在先进制造和新材料领域,新启动实施智能化大型电磁冶金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交通运输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4个科技重大专项。
智能化大型电磁冶金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专项,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安为首席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开发智能化大型电磁冶金成套装备对提高钢材品质、扭转钢材产能结构、降低装备能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力支撑钢铁产业转型和升级,更好服务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制造。预计产出成果推广应用于数十家企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10亿元,年节约电能折合人民币过亿元。
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专项,针对外国厂商垄断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全球90%以上市场份额的现象,力求实现相关技术及产品国产化,解决轨道交通、新能源、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需求,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专项实施预期形成年产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1500吨能力,支撑上百亿的高端电气装备产业。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专项,针对储能技术对实现可再生能源普及应用的重大推进作用,满足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对储能的广泛需求,研制开发并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可靠、模块化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池,搭建5千瓦时/30千瓦时模块化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加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项目完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品年销售3亿元以上。
交通运输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专项,针对轨道交通和汽车高速化、轻量化、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的广阔市场需求,开展交通运输用铝合金材料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一批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预计可实现年产8万吨轨道交通铝材和年产2万吨汽车轻量化铝材产能,实现年产值30亿元。
二是在现代农业领域。新启动实施“大宗木本油料高值化分级利用技术及产品”重大专项。该专项将立足于全资源高值化利用理念,通过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区域集成示范进行全链条布局和一体化设计,开展木本油料内含物分子结构和产品品质的调控机理研究,创新采贮、烘干技术与装备,以及开展高效制油多联产工艺,功能成分提制工艺、油脂基能源与材料产品合成、功能成分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预计实现木本油料全资源利用率提升至50%以上,为全省木本油料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在人口健康领域。新启动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工程”重大专项。该专项将深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识别与干预技术、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技术与规范化治疗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临床大数据的心脑血管疾病决策支持关键技术,实现疾病防治关口前移,打造慢病管理的新模式,社会意义重大。
二、“十三五”省科技重大专项总体考虑与2017年启动申报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启动实施科技创新五大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实施“重大科技工程与专项推进行动”,积极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项目,启动实施一批省级科技重大专项。遵循“立足重大领域、面向重大需求、突破重大技术”原则,围绕10大产业技术创新链关键环节和重点民生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实施。
2017年省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工作将于近期启动,相关申报通知届时可在省科技厅门户网站上查看。2017年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推荐较往年有较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坚持“三个面向”,重点支持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民生公益技术等重大技术瓶颈,预期能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通过重大项目实施,培育形成新产品、新产业、新市场、新业态,辐射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
二是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科技重大专项以企业为承担主体,以产学研协同创新方式组织申报,申报项目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性强,核心技术拥有发明专利,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目标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或出口创汇,市场前景好。科技重大专项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三是突出协同推进机制。改革了科技重大专项组织申报与推荐程序,省科技重大专项首次由各市州、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直有关单位,省级社团组织(包括省工商联、共青团省委、省科协、省妇联,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以及中央在湘企业等单位组织推荐申报,实现以科技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形成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合力。
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组织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是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和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速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为我省实现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做出切实贡献。
谢谢大家!
记者提问
记者:在设计高新领域科技重大专项时,如何体现科技创新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鲁先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坚持重点支持省委省政府关注的优势支柱产业。例如,我省轨道交通产业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株洲市是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拥有160多家规模化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具有我国最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轨道交通产业,今年,我们启动实施了“高品质芳纶绝缘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及“交通运输用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开发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两个科技重大专项。这两个专项的实施,一方面可有效打破国外对芳纶材料的技术垄断,进一步带动上游原材料产业的同步发展、实现产业链整体提升。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轨道装备成本、提升产品整体性能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国门。
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始终坚持优先支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先导产业。例如,能源作为国家的命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解决间歇性、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应用对电网的冲击和接纳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今年我们启动实施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专项。该专项的实施,既可促进储能器件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可满足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对储能的广泛需求,对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有重大作用。
记者: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应该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我省有哪些重大措施?
杨治平:近年来,我省制定出台了有力措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很好效果。为了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响应新一轮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技特派员等更好地服务企业。支持企业牵头共建创新战略联盟,探索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军民深度融合、成果分享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健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提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着力推进如下“三个计划”:
一是实施科技领军型企业培育计划。在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装备、风电装备、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种业)等领域,通过创建国家级研发平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支持百家龙头企业成为在全球科技竞争和市场竞争中具有话语权的领军型企业。
二是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人口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建立瞪羚企业筛选体系,通过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等措施,培育千家有核心竞争潜力、成长能力强的瞪羚企业。
三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计划。以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为重点创客对象,完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出台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构建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孵化培育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记者:为进一步解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产业发展“金钥匙”作用,我省将有哪些重大变化和措施?
杨治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湖南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围绕湖南优势和特色产业领域,依据各领域产业的竞争优势、短板问题、发展潜力,编制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农业、人口健康、资源与环保、文化创意、公共安全与应急、现代服务业等十大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绘制产业技术创新地图,加快推进“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打造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合”,实现产业技术创新链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合理布局。
基本思路:以产业链配置创新链,以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打造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
主线:“优先产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重大产品” 。
创新:从单项产业技术的“点状创新”向全产业技术的“链状创新”转变。
作用:作为科技项目库和科技项目指南编制的依据,服务于科技计划管理和科技创新管理。
目标:加强科技创新规划与项目计划的对接;引导资金、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集聚,实现“目标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中”,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营造全社会创新生态。
记者:“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工程”重大专项实施后预计将产生哪些成效?除心脑血管疾病之外,针对其他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省科技厅是否有计划组织开展相关研究?
鲁先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工程”专项将联合国内心脑血管疾病领域的优势临床科研团队,开展早期诊断、高危人群预警及干预、治疗新技术及方法、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与规范化示范应用等核心内容的全链条研发。主要实现三个目标:一是提升我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水平,重点突破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识别及干预技术与策略、心脑血管病救治技术与规范化治疗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心脑血管病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问题。二是推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的“3311工程”建设,包括:3个平台,分别是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平台、大数据共享平台、慢病自我管理平台;3个体系,分别是风险预警体系、救治网络体系、临床决策支持体系;10家核心医疗机构组成的协同创新网络;1000家医疗机构形成的推广应用网络。三是实现三个“提高”和三个“降低”,即提高医疗的均等性、可及性和先进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推进我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领域的分级诊疗。
与此同时,围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创新,省科技厅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有系统性的工作部署。一方面,继续深入实施“湖南省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工程”;另一方面,“十三五”规划设置了以人口健康技术为主题的创新链,针对现代中药、精准医疗、化学药、生物制品、制药装备、医疗器械、健康服务产业等方面开展研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