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省杰青20周年专题报道:杰出青年基金助我跨洋飞翔— —中南大学陶永光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6-11-04 00:00 【字体:

我是陶永光,来自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我从1999年开始,进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学习,在导师曹亚教授的指导下,以中国人群高发、南方常见的鼻咽癌为模型,从信号转导的层面研究了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致瘤分子机理;通过对信号通路中以关键靶点EGFR为重点的系统性研究,明确了EGFR是受LMP1调控的新型转录因子。相关研究已先后发表于Experimental Cell Research2005年), Cellular Signalling2004年), 中国科学(2003年)等杂志上。以此为基础,我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04年)和面上项目(2007年)各1项;并获得了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等标志性成果和人才基金。

研究基因转录调节的动态平衡与表观遗传改变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我竞争性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访问学者基金的资助,于2006年至2011年在NIH、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进行博士后工作,从事基因表达调控和表观遗传学相关的研究。以转录因子为连接点,通过建立基因转录调控与表观遗传的内在联系,探索了染色质重塑蛋白、DNA甲基化与转录调控之间的整合机制,阐明了转录因子与染色质重塑蛋白之间的动态整合新机制。先后在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年), Nucleic Acids Res2011年), Stem Cells2009年), JCI2013年), MCB2008年),Biochemistry2008年)和PLoS One2010年)等杂志发表论文。

我于2011年在NIH完成了5年的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训练后,多次拒绝美国导师的挽留,率领全家选择了回归祖国和母校中南大学发展的道路,继续从事肿瘤(鼻咽癌)表观遗传和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在刚回国不到半年的时间,我经过充分准备,申请了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通过严格的评审,最终获得了该基金,这是我回国后获得的第一个省里支持的大项目。随后我以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为依托,在较短的时间内凝聚了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了共因子与转录因子EGFR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修饰在癌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染色质重塑在(鼻咽癌)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归国后已陆续在 Biological Reviews2013年,IF 10.256,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3年,IF 9.38, 2), Oncogene (2015年,IF 8.559), JAMA Neurol (2015年,IF 7.653), Oncotarget (2015年,IF 6.636), Carcinogenesis (2012年, IF 5.704) 等杂志上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著共15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15 其中发表在 Biological Reviews 的论文为该刊创刊以来第一篇来自中国的论文,为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揭示(鼻咽)癌变新的分子机理提供了全新的切入点和领域。本人也被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湖南省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

回顾我的科研历程,我衷心感激省杰出青年基金助我跨洋飞翔,有机会用我的所学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微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省杰青20周年专题报道:杰出青年基金助我跨洋飞翔— —中南大学陶永光

988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