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长株潭自主创新呈现精彩现象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8-19 00:00 【字体:

世界级成果和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

长株潭自主创新呈现精彩现象

带动全省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年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一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颜卫东 尹文辉 任彬彬

本报818讯(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颜卫东 尹文辉 任彬彬)8月底,一个即将改变世界煤矿建井模式的地下巨无霸将从长沙启程,运往内蒙古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地下作业,创造煤矿开采的奇迹:仅建一口井开采此煤矿,每日可掘进30多米,是常规方法的3倍。掐指一算,就可节约50年开采时间,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这台由中国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长距离大坡度煤矿斜井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总长为238,重量超过1200吨,是工程机械制造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和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等一样,成为了长株潭自主创新的又一张超级牌

 位于湖南中部的长株潭地区,在区位优势等资源条件不很突出的情况下,近年来取得了多项世界领先的创新成果,涌现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进而带动了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的快速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精彩纷呈,2007年以来,全省115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获国家奖励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七成以上的成果来自长株潭地区。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相继领跑全球超算速度,杂交水稻不断刷新世界水稻大面积单产纪录,世界最大功率电力机车、世界最长臂架泵车、世界最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世界运行速度最快列车的牵引电传动系统、世界人工干预最短的无人驾驶车等世界之最接连出现,炭/炭航空材料、激光烧结3D打印机等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用传感器和特种电缆、蛟龙岩芯取样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耀眼世界。

 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成为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长株潭地区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家,占全省的2/3。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从成立到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只用了不到20年时间。长沙高新区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长沙工程机械、株洲轨道交通、湘潭矿山装备等产业集群依托核心技术竞争力,成为国内乃至世界行业中心。新能源汽车、光伏装备、风电装备、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在长株潭地区科技创新引擎的带动和支撑下,湖南综合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2012年湖南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第10位,比2007年上升6个位次。创新绩效从2009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2年的第8位。

 正是这一引擎强有力的牵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0-2012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位居全国第一位。2012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列全国第一,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514亿元,实现增加值3317亿元,同比增长20.4%,比GDP的增长快9.1个百分点。

    【阅读提示】

 描绘长株潭自主创新地图

 自主创新的版图上,位于湖南中部、方圆2.8万平方公里的长株潭三角形地带,浓墨重彩,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称之为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

 “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可以简要概括为两高一快一强,即科技资源聚集程度高、科技创新成果水平高、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成长快、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强。本报从今天开始连续刊登《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深度解析》系列报道(共10期)。第一期《智慧引领未来——“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全扫描》见今天4版。敬请关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长株潭自主创新呈现精彩现象

989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