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平调研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成为公益性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等一系列决策部署,2012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确定在包括湖南农业大学在内的10所农业高校开展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试点工作,推动建立以高等学校为依托的新型农业推广和综合科技服务模式,这是推进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四化同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实践,是当前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科技、教育、农业协同创新的积极探索。
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湖南农业大学党委、行政和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围绕科技部、教育部明确的重点任务,一是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综合服务基地。目前已启动衡阳、浏阳综合示范基地,以及葡萄、鳡鱼、食用菌、柑橘、黑茶、食品加工、瓜果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二是依托服务基地启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科研协同创新和人事激励政策改革,并首先在园艺、茶学、畜牧兽医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专业开展试点。三是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着力探索战略研究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模式。四是将服务基地与湖南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行对接,构建多种形式的信息终端服务模式,拓宽新农村建设服务范围和服务渠道。
在听取湖南农业大学关于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后,杨治平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相关建设进展,希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要树立“特色”建设发展观念,要抓住湖南特色、学校特色做文章,不求完整和全面,在特色发展中树品牌。二是抓住科技部、教育部调整建设领导小组契机,加强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对接,特别是充分利用湖南省与农业部共建湖南农业大学的平台,加强和整合资源协同推进。三是要和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深度结合起来,通过研究院建设推动解决农村资源短缺、信息短缺的短板,通过信息化推进研究院建设。四是要加强项目设计和策划,通过项目整合团队、信息、土地、资金、市场等要素,通过项目推动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包括职称评定、社会服务工作量考核、人才培养改革等。五是要注重点面结合,既要做出在全国有影响的亮点,又要立足湖南农业技术推广实际,着力探索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模式。杨厅长表示,省科技厅将进一步一如既往地支持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研究院持续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清明在讲话中对省科技厅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下一步具体工作,他强调指出,一是明确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特色发展确保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在首批10所试点高校中具有较大影响。二是要加强重点建设任务的落实,特别是用2年左右的时间,抓紧落实服务基地建设任务。三是抓紧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力争1个月时间内,确保仪器设备正常到位,启动平台试运行。四是抓紧制定体制机制改革具体措施,包括教职员工特别是青年教师下基地服务与职称评审、工作量计算以及考核奖励等,面向服务基地开展本科生的教学实习、社会调查、研究生的课题研究等,加快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和改革创新。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