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农业科技服务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推进会在南京召开
王喆副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10所试点高校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取得的成绩,一是综合服务基地、特色基地及分布式服务基地建设蓬勃发展,已成为区域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二是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绝大部分试点高校整合区域内相关支农、惠农、兴农资源,形成了与当地农科院、农技推广单位、涉农科研院所等共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机制,形成了协同服务的新局面。三是人事管理、成果推广、人才培养、校地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推动了农业院校体制机制创新和办学模式转变。四是通过设立新农村发展研究专项课题,围绕国家和区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战略咨询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提供政策咨询和决策参考。
对下一步工作,王喆副司长指出,一是要把项目的实施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实施支撑研究院的建设,加快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新型农业公益性科技服务体系的步伐,加快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和办学模式转变。二是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协同推进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三是要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要求,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四是要注重展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中亮点、模式和成效,加强总结宣传,充分展示建设成效,并和兄弟院校加强学习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扎实开展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工作。
作为首批试点的10所大学之一,湖南农业大学围绕服务体系构建、新农村建设战略研究、信息化网络共享平台建设和学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4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对学校原有“双百”科技富民工程产业基地进行转型升级,围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综合服务基地。目前已启动衡阳综合示范基地,以及葡萄、柑橘、黑茶、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工作。二是依托服务基地启动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和科研协同创新与激励机制改革,着力探索建立以高校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的科技综合服务模式,并首先在果树、茶学、畜牧兽医、园艺园林等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学科专业开展试点。三是围绕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着力探索战略研究为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新模式。四是将服务基地与湖南农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进行对接,构建多种形式的信息终端服务模式,拓宽新农村建设服务范围和服务渠道。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