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湖南科技

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彦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成果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门户网站 发布时间: 2013-05-13 00:00 【字体: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是国际著名杂志《Nature》的子刊,由英国Nature Publishing Group在线出版,发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高水平科研文章。2013年度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湖南大学何彦教授带领的生物医学成像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ncomms2722 )发表。该项研究所建立的在单细胞层面上利用单粒子光谱成像技术和单粒子光谱动力学对小分子浓度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实时检测的方法,是分析化学领域中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一方法的建立,为细胞和生物体内信号分子的动态检测及其相关生命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

    硫化氢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信号传导小分子,在包括血管的松弛、脑血管微循环、神经传递、炎症的产生、胰岛素的分泌调节、线粒体能量的产生等许多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单细胞水平上对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浓度及其变化进行实时检测,对于硫化氢参与的信号传导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受制于细胞内环境的复杂性,现有的方法难以对细胞内硫化氢进行实时原位定量分析。何彦教授带领的生物医学成像课题组发展了一种金银核壳结构的纳米探针,利用有氧条件下银与硫化氢的化学方应所引起的探针光谱变化,实现了对细胞内源性硫化氢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测量单个纳米粒子探针在标准溶液中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建立单个探针光谱信号变化与硫化氢浓度的关系,进而根据实时原位获取的细胞内单个纳米探针的光谱变化速率,获得细胞内局部硫化氢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何彦教授1995年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赴美国Big Ten联盟中的University of Iowa学习,2001年获分析化学博士学位和计算机硕士学位,2002年到美国能源部下属Ames Lab国家实验室杨士成小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长期从事光谱学、显微镜学、纳米技术、单细胞和单分子检测技术研究,独立完成并作为骨干参与完成多项课题, 20056月作为引进人才来湖南大学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负责组建生物医学成像课题组。在2013年度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何彦教授申报的“激光暗场单分子成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项目通过严格评审,成功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此外,何彦教授课题组利用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金纳米粒子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取得了重大突破,多项研究成果在J Am Chem SocAnal Chem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img src=" "/>

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彦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成果

9890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