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布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日前结束,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发布了的公告,初评通过的项目共306(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222项,另有2010年度初评通过因异议处理推迟至2011年提交评审的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项)。
由我省推荐的7个项目通过国家奖初评会议评审,其中由湖南大学王柯敏等完成的“纳米尺度和分子水平上生物信息获取的新原理与新方法”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由中南大学田红旗等完成的“列车碰撞可控变形吸能技术及装置”项目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由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等完成的“新型和改良多倍体鱼研究及应用”、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亲录等完成的“稻米深加工高效转化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由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王利兵等完成的“工业产品中危害因子高通量表征与特征识别关键技术与应用”、由中南大学赵中伟等完成的“难冶钨资源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由长沙理工大学张建仁等完成的“混凝土桥梁服役性能与剩余寿命评估方法及应用”等5个项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
据初步统计,通过其他推荐单位推荐,我省有关单位主持完成的项目有4项,参与项目有11项。
其中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中南大学柴立元等完成的“基于微生物特异性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净化新工艺”和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推荐,湖南大学何凤姣等完成的“高耐磨性、高耐蚀性、环保型钨合金电镀技术研发及应用”等2个项目通过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国家林业局推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谭晓风等完成的“南方砂梨种质创新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和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荐,长沙矿冶研究院余永富等完成的“国产铁精矿提铁降硅(杂)的系统研究与实践”等2个项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
另外我省有关单位参与完成的“轻质层合结构多尺度力学研究”项目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复杂难采深部铜矿床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动物流感系列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重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实时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高品质船板高效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供用电系统谐波的有源抑制技术及应用”、“2型糖尿病新治疗方案研究与临床应用”、“铅高效清洁冶金及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山区拱桥建设与维护新技术研发及应用”等10个项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
自2011年7月7日至7月26日,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方式向国家奖励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如发现初评公布项目存在影响评审公正性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国家奖励办将取消其本年度评审资格。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