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重大专项让陈米早籼米碎米“摇身一变”成可口产品
7月8日,省科技厅对省科技重大专项“稻米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了验收。验收专家组通过现场考察专项米乳营养奶生产线,听取项目首席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经过讨论和质询,一致同意专项通过验收。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梁秋松,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治平,厅重大项目办成员单位及农村处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我国稻谷产量居世界首位,湖南产量居全国首位。然而长期以来,我省稻谷加工除了米粉少有其它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低,每年有125万吨碎米未很好地开发利用。特别是我国稻谷生产经常处于阶段性与结构性过剩,如食用品质较差的早籼稻市场日益萎缩,价格没有优势,出现了丰产时卖难和大量积压,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种稻积极性。根据世界发达国家稻米深加工利用经验表明,稻谷加工前后的产值比可由1:1.2提高到1:4。因此,解决我省过量的稻谷及碎米转化和深加工是当务之急。
省科技重大专项“稻米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我省食品品质差、附加值较低的陈米、早灿米和碎米资源,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及相应高新技术。改变稻米深加工技术相对落后的现状,使我省稻米加工和深加工的科技水平提高一个台阶,达到21世纪初期国际先进水平。
专项实施期间,开展了米乳营养奶、超高纯度稻米淀粉糖、稻米蛋白和稻米变性淀粉等4个方面的研究,攻克了米乳营养奶品质稳定化技术、超高温耐热高活力淀粉酶制剂构建及复配、稻米蛋白酶法改性和稻米磷酸酯淀粉、抗性淀粉、酸解酯化复合变性淀粉制备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了米乳营养奶和超高纯度稻米淀粉糖两类产品,研发了稻米磷酸酯淀粉、抗性淀粉、酸解酯化复合变性淀粉等4种高附加值新产品及其生产技术。专项建成了年产10000吨米乳营养奶和年产60000吨超高纯度稻米淀粉糖示范生产线各1条,建立了年产100吨稻米变性淀粉和年产500吨稻米蛋白中试线各1条。在专项实施期间,建立了国内领先的稻米深加工研发平台,累计实现新增产38882万元,新增利税13028万元,新增就业1150人。(来源:重大项目办、农村处、新闻中心)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