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发展专项促进湖南省属科研院所稳定与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科研单位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从2010年起设立省属科研院所技术创新发展专项(以下简称“发展专项”),重点支持其关键技术、科研装备的研发,中试和成果产业化,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成果转化平台(中心)的建设,以切实增强我省科研单位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科研院所的稳定与发展。
近期,省科技厅贺修铭副厅长率厅条财处,会同财政厅相关处室,对2010年启动的12个发展专项重点项目集中进行年度检查。发展专项启动实施一年来,各项目承担单位认真组织,严格按项目任务书实施,完成甚至部分超额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促进了科研院所的稳定与发展。
一是突破技术瓶颈,促进我省优势领域、行业的科技进步及产业结构调整。如省塑料所承担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用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泡沫材料中试研究及应用推广”项目,申报发明专利二项,目前已研制出尺寸为1000×2000×80mm的泡沫样品,性能接近国外样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我省复合新材料技术的研制水平,促进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可以为我国航空事业和我省风力发电支柱产业作好配套服务。省建材院承担的“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烧成系统处理城市废弃物关键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项目,探索和研究了污泥脱水、污泥输送、生活垃圾破袋筛分装备、热处理装备及过程控制等技术,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促进建材行业的结构调整,对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省机械所承担的“大型火电厂脱硫泵耐腐抗磨材料的研发”项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项目的实施将推进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链升级。省冶金所承担的“新型高效复合耐磨材料”等项目是该开发类科研院所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改造提升条件平台,提高了院所的科研及公益服务能力。如林科院整合该院原有的5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林业局油茶研究开发中心、林木无性系育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林木组织培养工程技术中心),组建“木本油料植物育种技术创新平台”。截止2011年5月底,已添置先进仪器设备6台,初步进行实验基础设施改造;建立了木本食用油植物区、能源树种区育种基地100亩;主持承担木本油料植物育种技术研究专项10项,审定油茶良种5个,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进一步巩固了该院在油茶、生物柴油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植物园承担的“湖南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育平台建设”项目,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底,从荷兰、云南、山东、安徽等累计引种植物596种、844个品种、155万株,既满足了国家和湖南战略性植物资源贮备的需要,也满足了植物科普教育的需要,奠定了省森林植物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湖南电器研究所承担的“新型节能变压器检测研究及能效评估技术平台”项目的实施,为我省变压器行业搭建了实施自主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的科研平台,为我省乃至中南地区的中小型新型节能变压器新产品开发、技术性能研究和节能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促进了我省变压器行业自主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推动了我省电工电器行业的发展。
三是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支撑了湖南两型社会的建设。如湖南化工研究院承担的“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结合湘江流域及环洞庭湖流域治理,建成了800吨/日工业废水三级综合物化生化法水处理新工艺工程模拟装置,研制出深度脱除高浓度废水中高COD和高色度的专用高效铁基复合型水处理剂HFPAS-2型及HFPAS-2P型新产品,完成了造纸和皮革废水深度处理和工业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院水处理剂产业化实现年销售收入142.6万元。湖南省环保院承担的“有色冶炼铜镉渣中有价金属提取技术开发”项目研究开发出有色冶炼铜镉渣“酸性浸出-锌粉置换-镉精炼”的工艺技术,成果水平居国内领先,将为冶炼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可在我省并拓展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创收双赢的目标。
贺修铭副厅长在年度检查中指出,发展专项作为促进科研院所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抓手,省科技厅、省财政厅将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支持、滚动实施、促进发展的原则,逐步加大发展专项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科研院所的源动力和生命力。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