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成功研发一项铬重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月21日,省科技厅在湘乡组织召开了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铬渣堆场重污染土壤微生物生化回灌原位修复技术研究”现场验收会。参加验收的有省环境保护厅、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大学、湖南农大等单位环境领域的专家。项目负责人中南大学杨志辉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突破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效等情况。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的研究成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由中南大学冶金学院承担实施的“铬渣堆场重污染土壤微生物生化回灌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被列为2008年度省社发科技重点项目。项目突破了铬重污染土壤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出一套完整的铬污染土壤修复设备,建立了铬重污染土壤微生物浸出修复新工艺。该技术工艺简单、修复高效、快速、有利于规模化处理、投资成本及运行费用低;可应用于不同程度铬污染土壤的修复处理;修复后土壤浸出液中Cr(VI)浓度为0.41 mg/L(HJ/T299-2007), 达到《铬渣污染治理环境技术规范》(HJ/T301-2007)中用作路基材料和混凝土骨料的标准限值。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五矿(湖南)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的铬渣重污染土壤(25吨/批)的修复,解决了公司迫在眉睫的铬渣污染土壤治理的技术难题,系我国首次进行的铬重污染土壤的工程化处理,具备产业化条件,可望为其他重金属重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该项技术同时通过了省环境保护厅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填补了我国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的空白,居国内领先水平。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